文 邓安华(世纪同乐)
所谓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大都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老人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谚语中也有许多老的语句,既生动,又形象,且很有道理。
有许多是赞扬老人的,如“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家有一老,胜过一宝”“树老根多,人老智多”“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老人在世上生活了大半辈子,经历了许多人和事,具有深厚的阅历。这些阅历经过分析、推理和总结,又上升成为人处世的经验。深厚的阅历和丰富的经验,是老人最可宝贵、也是年轻人最为缺乏的东西。正因为如此,老人看问题常常比较全面,分析问题比较深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比较切实可行。我很喜欢那支叫《夕阳红》的歌曲,歌中把老年比作夕阳,又说夕阳是陈年的酒和晚开的花,这些比喻可谓恰如其分。酒为什么越陈越香?那是因为酒里的芳香因子逐年增多,老人的阅历和经验就是人生的芳香因子。晚开的花是梅,枝干并不挺拔,花朵也欠鲜艳,可是却敢于傲霜斗雪,获得了人们由衷的尊崇和赞扬,这也正是老人形象的写照。
还有两句谚语是对老人的鼓励和鞭策:“人穷莫丧气,人老莫丧志”和“不怕人老,就怕心老。”人总是要老的,但心气不能老,志气不可衰,否则老年生活的质量将大打折扣。在我们周围,常可见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老人。大多数老人虽然已经年迈体衰,却仍然生气勃勃,乐观向上,力争在有生之年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但也有极少数老人认为“老了,不中用了”,整日生活在孤独苦闷和无所事事之中,成了等吃、等睡、等死的“三等公民”。前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决不能效仿后者。现在在老人当中流传一句口号:“过好每一天”笔者举双手赞成。
另有两句谚语是对老人的劝诫:“树老皮多,人老话多”“小人手多,老人话多”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老人常显得固执而啰嗦。依我所见,老人在说话做事时,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阅历不是资本,经验不等同真理,与他人之间(尤其是年轻人)应当平等相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倚老卖老,不盛气凌人,不经常重复过去的故事,不常把“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挂在嘴上,也才能得到他人由衷的敬重。
最后一句是“活到老,学到老”。过去尚且应当如此,何况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希望每个老人都能努力学习,与时俱进,在人生的最后一程展现夕阳红的绚丽和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