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聚焦华阳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三次“蝶变” 老房有喜

愚园路的居民过上了“老好的生活”

说起愚园路,当然少不了那古色古香的新式里弄。一不留神,就拐进了华阳路街道姚家角居民区愚园路1293弄,眼前的一幕让人耳目一新,老旧小区换新颜,粉刷一新的外墙、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实施整体改造后的小区不仅“耐看”,也更加“耐用”,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居民们很有获得感。

三次蝶变,老房有喜焕新生

“两旧一村”改造事关千家万户幸福民生,是提升城市功能的重大发展工程,也是增强城市韧性的重大治理工程。姚家角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晓敏表示,居民区在新式里弄改造工程中一直走在前列,经历过三次令人刮目相看的“蝶变”。

2018年,愚园路1293弄迎来第一次“蝶变”,正式拉开非成套改造序幕。愚园路1293弄23号独栋5层砖混结构房屋,通过向北扩建1.6米,将原北面走廊改为房间,在原走廊以北扩建新的走廊。

2021年,在愚园路1293弄进行新里卫改厨改,这是第二次“蝶变”。超4036平方米的改造,共涉及6幢楼21个门洞,共计改造48间卫生间、17个厨房间。

第三次“蝶变”即房屋修缮,涉及房屋本体修缮项目,如屋面改造、外墙整修、楼道整治、雨水管、空调滴水管等公共部位整修,以及功能性项目,如外墙废水管、路面改造、智能安防设施改造、雨污水分流改造等。2022年,愚园路1423弄和1407弄也加入到改造中,截至目前,共完成约300户居民的改造工作。

一户一方案,破解难题有妙招

经过三次“蝶变”的新式里弄,实实在在为大部分居民带来了便利的生活,但在实施过程中,面对复杂的人居环境,多样的改造情况,不断涌现了面积不够、改造方案不匹配、居民不满意等“新问题”,那么姚家角居民区是如何化解难题,让老房重获新生的呢?

厨卫改造的难点在于,要将原本合用的公共卫生间尽可能划分为独立卫生间,也要在公共厨房划分区域,供各户居民独立使用,其中“需要一幢房屋里的居民能对改造方案达成一致”,这成为一道棘手的问题。

“面积平摊后,自家房屋面积反而比以前小了,不想改造的居民不在少数。”朱晓敏表示,因为房屋属性的原因,改造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不能往外“借一借”,很多居民最初并不满意设计方案。

为了让居民们更直观看到改造效果,施工方在居民同意率高的楼幢率先建了一个“样板间”,供大家眼见为实。经过前期排摸,可进行厨卫改造的共有120户,因为每幢楼内部的格局都不相同,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进行调研,广泛听取居民呼声,针对不同户型、面积,因地制宜设计方案,实现“一户一方案”,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的需求。百年老洋房,变“愚园人家议事厅”

在居住环境不断提升改善的同时,通过资源整合,空间腾挪,将1293弄内一处百年老洋房改造成了“愚园人家议事厅”。

整个议事厅宽敞明亮、舒适宜人。80多平方米的空间分为三个区域,进门区域是会客厅,介绍了华阳路街道特色党群服务站点,居民可以在不同站点享受各有特点的服务;中间区域布置成温馨书房,为弄堂里的居民提供了开展活动、交流互动的空间;最深处是议事空间。据了解,早在弄堂改造之初,就已经成为了居民开通气会、协调会、签约会的重要阵地。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