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香樟树下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儿时春游最快乐(老记忆之二十三)

文 阿Q

烟花三月,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带外孙去儿童欢乐谷游玩。当我绘声绘色地告诉外孙,那里有许多标新立异的游艺项目,以为他一定会心花怒放,孰料,他却闭目塞听,心无旁骛地玩弄手机里的游戏。这让我有点怅然若失,感觉如今的孩子几乎在蜜糖里长大,家长常常会奖励孩子双休日坐轿车去儿童乐园玩耍,寒暑假乘高铁到国内游山玩水,甚至飞国外游览异国风光,这也导致孩子们根本不在乎学校组织的春游。

想起我们小时候,倘若学校要搞春游,几乎兴奋得又叫又吼又唱,庆幸能穿白衬衫,着白球鞋,系上红领巾,书包里塞上平时想吃吃不到的点心,一路欢歌去公园踏春,真是比过节还要快乐。“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这是唐朝诗人王翰描绘欣赏春天精致的诗句。春天是踏青赏景的最佳时机,春游,是儿时梦寐以求的期盼。记得读书时除了六一儿童节,翘首期盼的就是春游。当听见班主任宣布学校要组织春游,我们便像是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当时学校组织的春游往往安排在离家附近的公园,不用交钱,由班主任和其他老师领着,排着队伍一路前行,路上的车子和行人都会自觉地避让。红领巾在微风中飘荡,歌声在空中萦绕,成了街市的一道风景。如果去稍远点的公园,则要交付1角钱,由学校租几辆公交车前往。我们排队上车,显得非常兴奋,一路欢歌笑语,喧嚣的声音可以传出车窗外飘散很远很远。车过处,路人往往会被嘈杂声所吸引,停步注目。

记得春游的隔天晚上,父母会在我的书包里装上馒头或花1毛钱用油纸包的面包,煮个鸡蛋算是奖赏,而家庭优渥的同学,书包里不仅有面包、饼干、茶叶蛋,还有巧克力、糖果、花生和瓜子等零食,再加上一个灌满开水的水壶。那时能背个绿色军用水壶,算是十分奢侈了。小时候,我们去春游的地点是长风公园,天天期盼的梦想终于成真,我仿佛国庆节看到烟火那般高兴,几乎一夜未眠,清晨起来没有一丝倦怠。

我们是排队步行去长风公园。沐浴着和熙的阳光,享受着春风拂面,嗅闻着沁心芬芳,树枝上的鸟儿鸣啭声,也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风公园,分组滑滑梯、骑木马、荡秋千,玩累了,大家坐在绿茵茵的草坪上吃午饭。我躲在一隅,津津有味地啃着菜馒头,看到家境富裕的同学嚼着奶油面包,咬着巧克力,还是有些馋涎欲滴。这时候,同学婷婷走到我面前,悄悄在我手里塞了两块巧克力,还没有等我说声“谢谢”,她就像是一只蝴蝶,悄然飞去公园餐厅吃盖浇饭了。

忽然,我发现没有看见坐在我后排的刚子的踪影,感觉奇怪。我与刚子是发小,悉知他父亲罹难,跟着摆葱姜摊头的母亲相依为命,家境贫困。我没有了吃饭的兴趣,在银锄河边上发现了刚子。我询问得知,刚子春游的午餐是一饭盒的粥,上面放些腌制的咸菜。由于玩乐时饭盒松动,粥都洒在了书包里。于是,我将还没有吃的半个馒头和一块巧克力给了刚子。其他同学闻讯后,也将手里的馒头和面包分给了刚子。同学之间没有歧视、嘲讽,非常友爱,大家认为能帮助同学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吃好饭后,同学们租船玩。我与刚子只能当旁观者。婷婷很是慷慨,帮我俩付了钱。我们小心翼翼坐上摇摇晃晃的小船,拿起木浆划水,船不听“指挥”,在码头附近团团转。婷婷吓得大呼小叫,我安抚她不用惊慌。只见刚子一人拨正船头,后面同学一起发力划桨,小船才缓缓前行,我们与其他划船的同学比赛,并用手舀起河水打起了“水仗”,笑声不断。

船靠岸了,我们的衣服也被水浇得湿漉漉的。同学们兴致未减,像是一个个小战士,又去攀爬“上海最高的人造山”铁臂山……

春游,不仅让我们与大自然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更让我们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学之间的友谊。这些都是我们一生中无法复制的美好体验,是留在我们心里根深蒂固的记忆,是难以忘却的儿时幸福。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