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创新发展“凝聚力工程”建设,近日,华阳路街道召开“三十而立再出发 团结奋进正当时”——华阳路街道庆祝建党102周年暨凝聚力工程建设30周年大会。
长宁区委副书记纪晓鹏,长宁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白雪茹,上海市党建研究会党建智库专家、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原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国胜,《上海宣传通讯》主编、高级记者、上海市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田冰出席会议。区地区办、华阳路街道班子成员,机关干部代表,派出机构负责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两新”党组织代表、党建联建单位党组织代表,部分区人大代表、入站政协委员等参加。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于朋主持会议。
视频短片《三十而立再出发》,展示了“凝聚力工程”30年来,一代又一代华阳人一棒接着一棒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中,顺应时代脉搏,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在传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如今,“凝聚力工程”步入而立之年,华阳的每个角落、每个时刻都在发生奋斗的故事,推动着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发展的火热实践,绘就了“春满华阳、多元魅力”的美好实景。
纪晓鹏在讲话中肯定了近年来华阳路街道在“凝聚力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的丰硕厚实的工作成果,立体化、全景式展现了“凝聚力工程”全貌。他强调,要探索创新,赋予“凝聚力工程”时代新内涵。将“凝聚力工程”建设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推进新时代“凝聚工程”的创新发展,以高水平党建引领人、以高质量发展成就人、以高品质生活温暖人、以高效能治理凝聚人,为奋力打造“四力四城”提供坚强保障,不断丰富其内容、深化其内涵。要立足发展,推进“凝聚力工程”焕发新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倍加珍惜3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承弘扬双“四百”精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新征程上,秉持初心不改、砥砺奋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实绩赢得民心,不断谱写“凝聚力工程”发展新篇章,展现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
大会上,华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白燕介绍了“凝聚力工程”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和工作成效,“凝聚力工程”建设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围绕促进人的现代化,“凝聚力工程”的视角从个体到群体、到社会、到共同体不断拓展,促进了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引领力和凝聚力进一步跃升。提出要以深刻的视角凝聚共识、以精准的关爱凝聚民心、以民主的纽带凝聚力量、以坚强的组织凝聚意志,谱写新时代“凝聚力工程”新篇章。
在专题演讲和专家点评环节,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陈璐讲述了在新形势、新要求下,街道如何积极践行新时代“凝聚力工程”发展下的暖心帮扶工作,用更加精准的行动温暖民心,形成智慧、精细、温情的“新时代关爱服务体系”。姚家角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晓敏讲述了居民区党组织传承发扬“四百”精神,如何面对面、心贴心做好群众工作,让老房焕发青春,让老百姓生活环境更宜居的生动实践。街道青年故事队将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娓娓道来,讲述了街区蝶变给“开放”的华阳居民们带来的实在幸福和人心的凝聚。
在点评环节,田冰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深化“凝聚力工程”就要提高整合资源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以及推动改革的能力。
刘国胜在点评中和大家分享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五个基本问题。结合活动中的演讲,他认为,基层党组织工作千头万绪,聚焦到一点就是做凝聚人心、民心的工作。“凝聚力工程”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此。基层党组织做凝聚人心、民心的工作,要从关心人入手,通过关心人来凝聚人,而为了关心人,首先要了解人,这就形成了“凝聚力工程”的基本思路: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凝聚力工程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的现代化。
会上,街道与12家区域单位代表开展了新一轮区域化党建联建集体签约,通过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平台,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共建、服务共融、品牌共育,共同谱写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篇章。
三十年传承坚守,三十年深化拓展。在“凝聚力工程”“三十而立”的新起点,华阳人将继续坚定地用实干去探索、用创新去开拓,以更加有效的举措投身“凝聚力工程”建设的新实践,用实际行动为新时代“凝聚力工程”硕果迭出贡献华阳智慧和华阳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