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94年4月17日,解放日报头版发表长篇通讯《春风丽日暖华阳》和评论员文章《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2023年4月17日,解放日报再次以专版报道《华阳路街道谱写新时代“凝聚力工程”新篇章》。
近年来,作为“凝聚力工程”发源地,华阳路街道进一步深化拓展新时代“凝聚力工程”,依托市区重大工程,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辖区面貌焕然一新,形成“苏河华政湾、活力中山、智慧定西、静雅武夷、文艺海粟”等五大主题街区,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绘就“春满华阳、多元魅力”的美好实景。
在愚园路、武夷路、定西路等合围而成的区域内,长宁区正加快推进“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作为“上海硅巷”建设的重要承载区,华阳路街道紧密围绕“团结奋进、再起宏图,凝心聚力、春满华阳”的工作主线,聚焦重点,持续推动产业增能,积极打造沿线院所阵地、城市里弄、转角空间,推动学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叠加”。
梧桐树下的“科创街区”>>>>
近年来,长宁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科创中国”以及“科创街区”的创建工作。上海市科协发布《关于探索“科创街区”试点工作的函》之后,华阳路街道、新微科技集团、创邑实业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在区科委、区科协指导下,积极谋划“上海硅巷”科创街区打造。
“上海硅巷”整体呈现以江苏路、延安西路、凯旋路、长宁路-愚园路为轴线,武夷路、定西路为十字支撑的“田字格”结构,打造一站式新“双创”街区。“田字格”范围主要落在了华阳路街道,特别是其“十字支撑”的定西路和武夷路,也已经纳入街道重点打造的区域,与华阳着力打造的“智慧定西”、“静雅武夷”主题街区不谋而合。在这里,围绕大院、大校、大所,实现链接科技上下游企业,持续转化科技成果。
定西路、愚园路、武夷路是独具长宁特色的梧桐树街区,经过城市更新之后,已经吸引了许多科技类企业在此集聚。定西路有新微科技、矽睿科技;愚园路有观池科技、邑炎科技;武夷路有黑湖科技、西井科技等。这些新的科技企业已经蓄势待发,展现出爆发性发展的潜质,“上海硅巷”的打造也势必为这些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科创”让生活更美好 >>>>
“上海硅巷”将结合长宁区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搭建高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速创新成果持续不断转化落地,不断夯实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中科院研究所科技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让更多科技企业在“上海硅巷”生根发展。科创平台的搭建,势必会利好这片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华阳路街道早已做好了准备,相关项目也开始着手启动。
在区虹桥办和华阳路街道联合举办的“科技武夷·点亮生活”展览与论坛上,多方围绕“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的打造进行交流探讨,以科技改善生活为核心,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与城市更新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实现路径。
在华阳路街道与区企联会联合举办的“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共建行动中,多方共同见证了“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共建联建行动启动;“双创学院”框架协议暨硅巷No.1创新空间合作共建协议签约。圆桌交流会议中,街区与会代表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为将“上海硅巷”科创街区打造成城市更新样板间、AI引擎综合体、科创文创生态圈,推动科技创新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迈进而建言献策。
打造市级科创街区靓丽名片 >>>>
创新产业党建,是华阳城市基层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探索,也是新时代“凝聚力工程”向城市新兴产业领域的延伸。
总部位于华阳路街道的德必集团多年来与街区共同成长,企业正积极响应“上海硅巷”的建设号召,主动升级现有载体与服务能级,并纳入“硅巷”的整体规划。在德必园区办公的大数据企业翼方健数,从7个人的初创企业发展到300余人的行业领先企业,获得了长宁区及华阳路街道在工商注册、人才引进、政策申报等多方面的高效服务,而今也成为“上海硅巷”建设的中坚力量,凝聚更多上下游科技企业入驻科创街区。长久以来,专业、贴心的企业服务则让华阳商会连续16年荣获上海市优秀基层商会和上海市“四好”商会称号,并荣获2019—2020年度全国“四好”商会称号。
随着科技企业集聚都市中心,产城融合不断深化,大批科技企业成为华阳辖区内重要的成员,积极融入社区基层治理体系。
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中,华阳路街道引入哲语人工智能所开发的A I机器人,与“一网统管”系统连接,实现了沿街商户参与垃圾分类情况的高效巡查。
街道辖区内435位独居老人家中安装了烟感报警、智能门磁和智能手环等“三件套”,进一步深化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
在社区平安建设中,华阳路街道借助企业技术赋能,研发手机端政务微信“重点场所”巡查等模块,实现社区公共安全信息的智能管理和高效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