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香樟树下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蓝色的军礼三部曲之二

文 俞鸿虎

为了向1959年十年国庆献礼,八一电影厂开拍了海军题材电影《海鹰》。这部由大连籍明星演员王心刚和杭州籍美女王晓棠担任主演的电影,记叙的是人民海军初创时的一桩成功战例:1955年,人民海军快艇6支队1大队102艇在夜黑风高浪急的恶劣气象条件下,单艇独雷击沉台湾国民党海军“洞庭”号炮舰,创造了鱼雷快艇战史上的奇迹。

1954年12月,快艇大队接到任务,设伏打击国民党海军。快艇六支队1大队1中队6艘鱼雷艇(舷号101——106)在大队长张朝忠、政委郝振林率领下,经12天昼伏夜航,从定海经石浦到达大陈列岛以南的白岩山(又名金刀门或九洞门)锚地隐蔽待机。随后,2中队4艘鱼雷艇从上海吴淞起航,到白岩山和1中队汇合。1大队受领的作战任务是:南下白岩山,在大陈岛以南海区秘密设伏,打击国民党海军大型舰船,切断大陈岛与台湾的海上联系,以达到围困大陈,消灭敌人有生力量,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一江山岛和大陈岛的作战目标。同时赋予1大队在待机期间击沉敌舰1艘的任务。

单艇独雷,102艇再次请战。当夜,作战海区风浪很大,快艇周围都是白色浪花,再加上快艇使用消音器,敌“太湖”号根本没有发现鱼雷艇在攻击它。但是,它在右舷发现3团火光——鱼雷出管时的火光,视为可疑情况,报告了大陈港,大陈敌指挥部为查明情况,派“洞庭”号出海巡查。

“洞庭”号是一艘内燃机驱动美制炮舰,满载460吨。该舰航速快,能达到24节,机动能力较强;炮火威力大,舰首为76毫米火炮,舰尾有40毫米机关炮;吃水很浅,只有两米多一点,鱼雷攻击易穿底脱靶,不怕鱼雷攻击,因此,必须正确调整鱼雷爆炸定深。国民党海军派“洞庭”号出海巡逻被认为是最保险的。

由于只有1条鱼雷,却面对1艘敌炮舰,艇长张逸民命令水手蹲在空发射管一侧,以平衡艇体,并告诫自己:一定要近些,再近些,要确保一发命中。距离敌舰300米和300米以内时,水手长张德裕2次提醒艇长:再不发射,就要撞上敌舰了。张逸民按在鱼雷发射把上的右手仍然不动。直到距离200米,张逸民才按下鱼雷发射把,鱼雷嗖地飞出发射管,跃入翻腾的海浪之中,正好命中该舰中部,敌舰剧烈爆炸的火光照亮了大海。快艇航线状态非常危急:即使急转弯,巨大的惯性200米的距离还是有与燃烧的敌舰相撞的危险,造成102艇受伤。张逸民艇长急令原地全速“倒车”并施放烟幕!快艇发动机全速旋转,轮机长报告:“发动机快冒烟了!”快艇在烟幕中迅速脱离战场。“洞庭”号炮舰在格屿东南4海里处沉没,乘员60余人绝大部分丧生。

击沉“洞庭”号战斗创造了人民海军快艇作战史上的奇迹。在世界海战史上,还没有单艇独雷在大风浪中击沉敌舰的先例,更没有在200米内发射鱼雷的先例。这场海战的胜利,迫使敌海军收缩兵力,不能威胁华东海军,形成我军在浙东沿海极为有利的态势,一个月后一江山岛由铁军58、59师解放,随后,大陈岛解放,浙江海域北起花鸟山、南至南麂山,完全由我军控制,造成国民党只能困守金马台澎的态势。

张逸民艇长一战成名。我在海军服役时,张逸民已经是舟山基地政委,成为全军的英模人物,《人民海军报》曾以整版篇幅报道张逸民的英雄业绩,单艇独雷的海战战例和无畏精神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张逸民政委于2016年因病去世,享年87岁,骨灰撒入他曾经纵横驰骋决战决胜的东海。

《海鹰》取材于积谷山海战真实的战例,公映后深受全国观众的喜爱,王心刚和王晓棠成为黄金搭档,受到广大影迷的热烈追捧,他俩的大幅黑白照片曾经挂在长宁电影院大厅,影视中的海魂衫更是一件难求,风靡全国。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