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时节尚未出暑,所谓“热在三伏”,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
立秋,意味着一年中的转折点,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生长走向成熟。2023年“立秋”节气时间为公历8月8日。
●饮食方面:
立秋后,饮食方面可以多食酸味食物而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气。具有平肝润肺功效的食物有:百合、藕、土豆、萝卜、木耳、山药、扁豆、枸杞、银耳、鲫鱼、黄鱼、柚子、梨、苹果等。勿贪食瓜果和煎炸类食物,以免伤脾胃。
秋季是人体适宜进补的季节,但要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阳气旺盛的人,不宜吃人参、冬虫夏草等补品,可以平补,以猪肉、水果、蔬菜清淡食物为主;有高血压、高血脂的老年人,每天可以泡一壶决明子茶,平血压血脂;相对体虚的老年患者,可以适当地食用一些羊肉、牛肉、鸭肉进行缓补。
●起居方面: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在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因为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一般来说,秋季以晚上9~10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比较合适。早起还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也有一定意义。
起居养生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早晚温差较大,不要贪凉,夜温低,注意增衣被,慎用空调,以免受凉;室内温湿度适宜,室温22℃~28℃之间,湿度50%~60%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睡眠充足,一般8小时左右,坚持午睡30分钟~60分钟,但睡眠也不宜过多;注意皮肤保养,秋季湿热重,防止皮肤感染,保持皮肤滋润,科学洗浴,浴后涂抹护肤品。
●情志方面:
秋季情志养生也要以“收”为要,要保持心境宁静。秋应于肺,在志为忧,人们心情容易抑郁。因为进入秋天,阳光照射逐渐减少,人体的生物钟尚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从而出现情绪及精神状态的紊乱,对于有抑郁症或抑郁情绪的人来说,秋天意味着抑郁症到了易发作期。
秋季情志养生方法:要做到清心寡欲,心境淡泊,平常心,利于神志安宁,收神敛气;多增加阳光照射,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可以调动人的情绪,增强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抑郁情绪;勤于运动,多参加一些室外活动,如打太极、八段锦等,放松心情;培养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等陶冶情趣,可以有效地转移注意力;可以适当喝点绿茶或咖啡、吃香蕉等兴奋神经,改善心情。立秋时节要注意以下几点:
01、立秋未入秋 提防“秋老虎”
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余热未消。此时人易倦怠乏力,仍需清热解暑,但较炎夏要有所变化。可以多喝白开水、淡茶、菜汤等。老年人在此时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所以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可以喝些绿豆汤或吃些百合莲子粥等。
02、立秋后,当心腹泻和感冒侵袭
立秋后,是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所以,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要注意饮食调理,注意气候冷热变化,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可佩戴口罩,勤洗手,每日晨、晚养成用冷水洗脸、热水泡足的习惯,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03、最易贴秋膘 怕胖别贪食
立秋后人的脾胃功能逐渐恢复,比起夏季来食欲明显好转,而秋季好吃的食物也特别多,所以立秋后也是贴秋膘的好时候。但这也是体重增加最快的时候,所以肥胖者、要控制体重的人这时要注意节制饮食、适量运动,以免体重增长过快。
04、年轻人要当心咽喉炎
立秋了,年轻人成了咽喉炎发作的主力军,大多是受凉引起的咽部红肿。秋天空气变得干燥,温度也逐渐降低。平时应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05、中老年人要当关节痛
不少中年人最近常觉得关节痛。这是因为夏季人体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吹空调时间过长,寒气都集中在腿上,秋天一到,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
中医养生小知识:立秋——“艾灸”好时机
秋主收敛,人体阳气经过了一个夏季的宣发,接下来就要进入到收敛期。此时艾灸不仅可以保护身体里的阳气,还具有以下三个好处:
1、增强抵抗力:入秋之后,阳气由长及收,御外能力减弱,加上季节更替,寒热交杂,肌体易受寒凉,阴阳失和。人会出现体虚自汗,感冒流涕,失眠多梦的症状。此时可配合艾灸温补阳气,补充气血,提高身体的御外能力。
2、通经活络,运气活血:立秋前后风干物燥,暑气蒸腾,人体水份消耗很大,阳气固摄津液的能力减弱,水分和胶原蛋白加速流失,皮肤容易出问题。此时艾灸,可固摄津液,濡养脏腑,润肤抗衰,保持体内气血运行。
3、宽胸理气,预防疾病:立秋后白日减少,气温下降,人体阳气活动的时间随之削弱。人容易焦虑抑郁、消极少语,这时疾病便易找上门来。此时艾灸可宽胸理气,温养驱寒,活血化瘀。
此外,入秋后燥令当时,天气干燥,靠近暑天属“温燥”、靠近冬天属“凉燥”。温燥容易伤人肺阴,伤肺容易伤身,此时通过艾灸大椎穴、肺俞穴和关元穴等穴位,可以清热祛湿、补益肺气、提高抵抗力。
●推荐食疗方:
【莲藕排骨汤】
食材:排骨2斤,莲藕、白萝卜各1斤,生姜、食盐少许。
制作方法:加水适量,将排骨放入锅中,煮沸后捞出排骨清洗干净,重新加水放入排骨、生姜,文火炖1小时后加入莲藕、白萝卜,再煮半小时,出锅前放入食盐即可。
养生功效:滋阴,补虚,除湿,清热。
【五彩虾仁粥】
食材:糯米150g,鲜虾仁100g,豌豆、玉米粒、香菇、胡萝卜各50g,食盐、葱花少许。
制作方法:将糯米、鲜虾仁、豌豆、玉米粒洗净,香菇、胡萝卜洗净切碎。先将糯米文火煮20分钟成粥状,再放入鲜虾仁、嫩豌豆、玉米粒、香菇、胡萝卜,煮沸5分钟即成。
养生功效:滋养肝肾,润燥滑肠。
(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