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烨
在近日开幕的“外滩大会”上,“黑科技”集中亮相:“脑纹”核身、“刷脸识狗”、6G光子宽带太赫兹通信系统……未来什么样?就是你现在觉得奇特的、珍贵的事情,变得很常见,很平凡。
AI助力金融科技的探索一直在前行。例如,中信银行“哨兵”智能防欺诈风控系统,将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反欺诈。2022年全年,“哨兵”主动劝阻被诈骗客户800多人,拦截资金超1亿元。在保险领域,保险行业理解门槛高、保障条款专业,数字科技的深入应用,正在让保险产品和信息更透明更易懂,带来透明可靠、智能专业的体验。
当然也会带来新问题:“外滩大会”上,首届科技人才招聘会开幕,职位超过1000个还有AI面试官。于是有网友提问外滩大会专家团:现在养娃那么废妈,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结果被AI替代了,很崩溃咋办?
有许多的抵制,本身就比它们所抵制的那件东西更可笑。罗振宇在“逻辑思维”公众号上说,既然人工智能似能提供一切问题的答案,那么人类的“问答机制”问题就将向提问一侧倾斜。而人和人之间的能力差距,越来越体现为提问能力的差距。
ChatGPT刚上线的时候,我们编辑部也爱提问,比如怎样把三个人物采访放在一起过渡更自然?问了好几轮都不满意,发现要和人工智能讲明白自己的诉求并不容易。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情况下不仅仅是给答案,而是给予启发。从牛顿被苹果砸,到阿基米德从洗澡获得灵感,作家、音乐人、科学家,需要的不仅是勤勉的工作、严密的推理,也需要看似随机的启发。而人工智能技术,就是把海量的启发资源摆在我们面前。
“人工智能写出一篇文章,回答一个问题,其最大价值不是直接被使用,而是让创作者在这个基础上爆发出更璀璨的灵感。”罗振宇感慨,AI有无数的好答案,在苦等人类的一个真问题。
当然还有更多人工智能永远回答不了的因人而异、动态变化、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比如我们不能假设人们在生活和平、富足、向上的时候,就没有烦恼、痛苦、悲哀。相反,因为被保护得更好,心灵更敏感,更容易引发烦恼、痛苦、悲哀。如何面对烦恼、痛苦、悲哀,就是我们每一个个人必须回答的问题。答得好,人生就好,与工具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