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烨 实习生 孙悠然
7月25日,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调至1.35%、1.45%、1.75%、1.8%。股份制银行随后跟进,宣布降息。8月以来,多家城商行也加入降息大军,记者在8月2日至8月9日一周走访了沪上十余家大中小银行发现,在存款利率呈下调走势的背景下,稳健型理财产品成为市民咨询热点。
存得越久未必利率越高
此次降息呈现出众多银行分梯次跟进的趋势:7月25日,六大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涉及活期、定期、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等全部存款类型,下调幅度为5到20个基点不等。7月26日,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宣布跟进降息。7月29日,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等10家股份制银行更新了人民币存款利率表。8月以来,城商行、农商行加入降息序列。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相较国有大行,部分中小银行定期存款年利率还是“摸”到了“2”字头,且平均水平均高于五大行。8月上旬,记者在徐汇区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1年期存款利率南京银行还是给出了2.05%;3年期拔得头筹的是宁波银行,利率为2.40%(见表)。
值得注意的是,现下的存款趋势已经打破了市民心中“存得越久、利息水平越高”的思维惯性,比较3年期、5年期两档利率水平可以发现,部分银行出现持平甚至倒挂的现象。“后期还是看低利率水平,银行业降本增效是大势所趋,大家都不愿意锁定远期过高的利率成本。”一位支行工作人员表示。
选“高息”产品还靠人工咨询
在利率走势呈下行趋势的背景下,低风险、稳健型理财产品成为各大银行理财经理力推的拳头产品。
在北京银行黄浦支行网点,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其正在售卖的一年期定存产品(大额存单20万元起),利率的确仅为1.95%。但是,她向记者推荐了另一款在售的低风险稳健型理财产品,投资期370天,预期收益率在2.9%-3.1%之间。记者对比同类城商行的低风险理财产品,虽然其收益率并不突出,但是对懒得存款搬家的老客户来说,是一个可替代选择。
记者注意到,为了增加客户黏性,各大银行的理财经理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如北京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好的理财产品客户直接在网上银行APP端未必看得到,需要靠代码来查,所以最好还是拥有自己的客服经理或者直接前往线下网点进行咨询。
该工作人员还建议记者添加客户经理微信,表示有些“隐藏版”理财产品收益可能更高,但需要与客户经理沟通后才可以获得产品信息,如“用小朋友名义开卡部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能高些”。
浦发银行文化广场支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近期行里在售一些低风险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投资期7个月的预期收益在2.6%-2.9%之间,投资期为14个月的预期收益为3.0%-3.1%。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多选择,他还推荐了保险产品:“若想更稳妥一些,还有六年期的固收保险,6年可达到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