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除了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组方用药,最后一步中药的煎煮与服用方法同样重要。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人普遍选择开好药后让药房代煎,但是这对于一些需要先煎、后下、久煎、浸泡等特殊煎法的中药不能够精细操作,最终导致中药有效成分不能够完全煎出,药效下降。所以对于时间充裕和慢病需长期服药的患者,最好学会自煎中药,既保证了药效,也不会造成药材的浪费。
煎药前的准备
一般来说,药材在出厂前都通过了杂质、农药重金属残留、黄曲霉素等检测,所以正规平台购买的中药在煎煮前不需要清洗。壶底放入竹片防止煎煮过程中糊底,加入一副药,加水至没过药材3-5cm,浸泡一小时后就可以开始煎煮了。
煎煮的方法
1、一般药物先武火(大火)煮沸后,再文火(小火)煎煮20分钟,二煎需煮沸后保持微沸15m in。
2、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久煎有效成分易挥发,煮沸后保持15分钟,二煎沸后煎10m in。(如治疗感冒的药物,一般只需煎煮10-15分钟即可)。
3、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30分钟,二煎沸后煎20m in。(二煎:药剂第二次煎煮的时间应当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缩短。第一次煎煮取药液后,将药渣重新加水煎煮,煎煮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趁热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毫升,煎出的药渣以无硬心、无焦化糊底为宜。视实际药量分两到三次服用。
需特殊煎煮的中药
凡处方中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包煎、兑服、冲服、煎汤代水、用时捣碎等特殊要求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1、先煎:一般适用于金石、矿物、贝壳类等有效成分难以溶出的药材等。先将此类药材粉碎加水煮沸20-30分钟后,再投入其它(已先行浸泡)药物同煎。
2、后下:主要指气味芳香易挥发的药物。应当在方中其他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后下药再煎5-10分钟。如薄荷、藿香、苦杏仁等。
3、另煎:一般适用于名贵药材如人参、冬虫夏草等。放入单独容器内加入冷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取汁。可遵医嘱单独服用或与方中其它药料所煎得的药汁混匀后服用。
4、包煎:某些含黏液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等,煎煮会使体积膨大数倍导致粘锅糊底。所以须以纱布包扎好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富含绒毛和花粉的药物,为避免药液浑浊或刺激咽喉也应包煎,如辛夷、枇杷叶、蒲黄等。
5、烊化:指某些胶类药物粘性大易溶解易糊底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蜜等)。应当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并去渣后,将其打碎置于药液中,微火煎煮,同时不断搅拌,待需溶化的药溶解即可。
6、兑服:某些液体中药无须煎煮,可直接兑入其他药液服用,如竹沥、藕汁、蜂蜜等。
7、冲服:某些贵重药物、有效成分不溶解的药物需制成粉末和已煎好的药液搅拌后服用。如蕲蛇、琥珀、紫河车等。
8、煎汤代水:应当将该类药物先煎15-25分钟后,去渣、过滤、取汁,再与方中其它药料同煎。
9、用时捣碎:质地坚硬的果实种子类药物,普通煎煮方法有效成分难以溶出,需先于石臼中捣碎再煎煮,如豆蔻、砂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