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香樟树下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当年我们养宠物(老记忆之三十八)

文阿Q

黄浦江上,鸥鸟追逐嬉戏于舟船,两岸风光旖旎,百年建筑与现代楼宇交相辉映,绿植花卉与海派景致交融。周末,我与跑友们在滨江聚集,边跑步边欣赏美景,偶尔驻足拍照。宽阔的步道上人流如织,标志性的龙门架前不断有人留影,宠物猫狗在主人引导下摆出各种姿势,逗得围观者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欢声笑语,手舞足蹈。除了常见的猫狗,还有人饲养着蜥蜴、鸟雀、香猪等宠物。孩子喜爱宠物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不禁让我想起年少在饲养宠物过程中发生的忧喜参半的事。

记得我上四五年级时,精力特别旺盛,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不知疲倦地疯玩。打弹子、玩弹弓、扯铃、斗鸡等,可玩耍的花样多,根本没有钱去购买仅几角钱的金鱼、青蛙等,更别说养猫养犬了,只能淘些不花钱的昆虫类宠物饲养。

有一次,我无意间翻阅了一本童话插画书,了解到蜜蜂擅长制作蜂蜜,而蜂蜜在那个时代是被富裕家庭视为滋补佳品。为了给家庭尽一份力,我穿着拖鞋,跟随一位大哥哥来到了苏州河西路的一家水果供应站。那里的大门宽敞,门口堆满了装着水果的箩筐。我发现蜜蜂围着箩筐里的桃子飞舞,轻轻地吸取着那些裂痕累累的蜜桃。我趁机用大拇指和无名指小心翼翼地捏住蜜蜂的翅膀,大拇指甲紧紧按住蜜蜂的尾部,以防它的刺扎入我的皮肤,然后迅速将它放入瓶中。然而,即使再小心,也难免有疏漏,我不小心让蜜蜂的刺扎进了大拇指,顿时感到一阵剧痛,不久拇指便红肿起来。我再也没有心思继续捕捉蜜蜂,急忙回家。到家后,我拿起一枚用来缝补被褥的大针,咬紧牙关,忍着痛,一点一点地将扎在肉里的刺挑出来。由于皮肤被刺破,鲜血缓缓渗出,我只能涂抹红药水来止血消炎。

近两个月的暑假,就在养宠物的折腾中结束了。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对宠物的喜爱却丝毫未减,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地强烈。那时,麻雀是稻田的“公敌”,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捕抓麻雀成为一种时尚。一天放学回家,我看到弄堂隔壁的大叔,手掌心里栖息着一只麻雀,他一边小心翼翼喂食,一边与朋友交流,那只麻雀非常乖巧温顺,不时在他手掌心里跳跃,仿佛被画了一个无形的圈,不敢越界。围观的人都感到惊讶,纷纷询问大叔驯养的秘诀。大叔却只是笑笑,将麻雀抛向天空,麻雀飞起后,沿着圆弧飞行,最终又落回到大叔的手心,众人惊叹不已。

我对大叔驯养麻雀的技艺充满了敬仰,渴望能向他学习。但遗憾的是,我不认识大叔,即使认识,他可能也不会教我这个小孩子。一个月后,我和小伙伴在树上发现了一个鸟巢,里面有两只嗷嗷待哺的幼鸟,我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带回家,用泡软的米饭喂养。幼鸟渐渐长大,开始鸣叫,我发现它们是两只麻雀。于是,我再次产生了向大叔请教的念头。在一次学校组织的作文比赛中,我通过同桌认识了隔壁班的阿强,他的父亲就是那位大叔。阿强带我去见了大叔,大叔耐心地教我驯养麻雀的方法,并叮嘱我不要忽视学业。他的话让我深受启发,至今难忘。

在我精心的照料和驯养下,两只麻雀逐渐长大,羽翼丰满。它们开始结伴飞翔,但有一天,它们飞得更高更远,晚上也没有回来。我感到失望,以为再也见不到它们了。经过几天的忧郁和思考,我意识到,它们正处于青春期,需要寻找伴侣,回归自然。虽然鸟笼舒适,但那不是它们真正的家。它们属于广阔的天空,那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园。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