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香樟树下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热宅家细读书【下】

——《华阳路街道志》阅读札记

文 俞鸿虎

【接上期】

该书计划编撰1000千字,且公开出版,这是一项难度很高的系统工程。这本巨著的总体架构、资料采集、编辑校对等工作之繁重、艰辛难以想象。我的老战友陈兴培等担任《华阳路街道志》总编辑,我与他曾在街道关工委共事,对他印象深刻。他是一位经验丰富,对下属要求严格,讲究工作效率的领导,他把部队雷厉风行的好作风带进关工委的工作中,因此他的口碑极佳。当陈兴培转任《华阳路街道志》的主编辑时,他多次打电话给我,请求我提供曾在各大媒体上发表的作品。他还通过志书编辑张伊婷的母亲陈老师(潘中居民区退休干部)带口信,请求我提供有关华阳路街道范围内的资料。领导热切需要我的支持,作为华阳人我义不容辞。我当场表态,只要是老领导开口的事情,我一定照办。于是,我翻找出一个个档案袋,把历年来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华阳社区的十几篇文章,请小张转交给老陈。收到我提供的资料后,老陈非常高兴,并来电说这些资料非常有参考价值。能为《华阳路街道志》尽一份力,我感到非常欣慰。出版时,我厚着脸皮对老陈说:“请给我一本,以后撰写华阳社区文章时作为查考依据。”老陈一口答应,几天后便托小张把书带了过来。当小张的母亲把厚厚的《华阳路街道志》交给我时,我如获至宝,开开心心地捧回了家。

《华阳路街道志》记述了1949~2010年六十一年的老华阳路街道和消失的武夷路街道的历史沿革以及二十一个居委会的发展历史和变迁。如今我撰写有关华阳的文章,总会取出《华阳路街道志》一一核对,以此为准,才加以采信。平时,我将《华阳路街道志》放在枕下,以便随时查阅,它已成为我的好朋友,我称其为咱华阳路街道自己的《辞海》,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赞叹。

六月底,外孙女牛铭薇经过摇号,进入了延安中学集团旗下的省悟中学。我把《华阳路街道志》收录的1948年省悟中学师生参加的反对美帝扶植日本示威游行照片、抗美援朝期间,省悟中学师生欢送志愿军新战士赴朝参战照片和省吾老学长吴学谦同志题写的“上海市省悟中学”校名照片,一一指给孩子看,志书居然能收入三张省悟中学的历史照片,其他本区学校是难以望其项背的。省悟中学是中共地下党在上海创办并领导、管理的唯一一所中学。我这么做是让孩子了解学校的光荣革命历史,培育孩子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上半年,街道退伍军人曾参观该校的校史展厅,一张张解放前该校地下党的斗争照片历历在目,牺牲于天亮以前的烈士事迹感天动地!我在留言簿上代表华阳老兵留下了铿锵誓言。

在紧张修改拙文的日子里,解放日报刊载了“凝聚力工程”的新实践——长宁区探索超大城市新兴领域党建在全区域、全行业、全人群的覆盖。新民晚报刊载了华阳路街道“凝聚力工程”创新实践一直在路上,快递小哥也从“治理对象”变为“治理力量”。通过“凝聚力工程”的新实践,凸显人民至上的理念。

《华阳路街道志》附录收入了我的两篇文章,原载于老年报的《武夷路》和长宁时报的《万航渡路的前世今生》。这部巨制里能够有我的拙作,这实在是我的莫大荣幸。完成本文初稿后,我想:一个压在心头几年的心愿总算完成了。尽管窗外烈日炎炎,但有《华阳路街道志》的陪伴,我感觉无比惬意,酷暑似乎离我很远很远!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