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阿Q
赋闲在家,音响播放着久听不厌的老歌,我心不在焉地整理积尘已久的旧物。因为经不住妻子的再三唠叨,所以最终妥协,将弃之不用又占地的旧物件清理掉。我在逼仄的旮旯里取出一个沾满灰尘的纸盒,拉开捆扎在盒子上的绳子,打开盒盖,印入眼帘的是一把粗齿剃头推子和一把理发剪。睹物思情,我清晰记起70年代初期,骑自行车兴致勃勃地逛淮海路旧货商店、走马观花选择老物件的情景。花了两元五角购买了一把粗齿理发推子和一把理发剪,它们陪伴我度过了半个世纪,一直珍藏不舍丢弃。每看到那些淘到的旧货,敝帚自珍,不禁回忆起渐行渐远的旧货店,那些曾经沉浸于旧货店时的快乐时光。
若你想了解一座城市的饮食,那就去这个城市的菜场走一走;若你想了解这座城市的生活,便要去这座城市的旧货市场逛一逛。那些琳琅满目的旧货,承载着过往岁月的风雨痕迹,映射出上个时代的民生百态和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息。
记得当时我还在技校就读,实习期间实行三班倒的工作制,因此拥有不少闲暇时光。年轻人总是充满活力,即便是熬夜值班,我也很少补充睡眠。早餐过后,我便会骑着自行车前往南京路和淮海路闲逛。由于经济并不宽裕,我大多时候只是过过眼瘾,满足一下视觉上的享受。在一个秋意正浓、气候宜人的周末,我漫步至淮海路闲逛。不经意间,我步入了“淮国旧”这家店铺。橱窗里陈列着各式手表、照相机和金银饰品,而敞开的柜台则摆满了相对便宜的衣服、皮毛和其他杂货,这些正是我感兴趣的东西。我在店里四处转悠,这里摸摸、那里看看,不时留意着商品的标价。突然,一把仅需两元多的粗制理发推子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时,弄堂里正兴起自学理发的热潮,我也渴望掌握这门手艺,但正规商店里的理发工具价格不菲,对于囊中羞涩的我来说,似乎遥不可及。然而,在“淮国旧”发现的这把旧理发推子,恰好符合我的预算,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将其买下。自那以后,我便成了弄堂里的理发学徒。经过两个月的勤学苦练,我的理发技艺逐渐提升,最终成为一名剃头师傅,赢得了弄堂里叔叔阿姨们的称赞。不少靓男俊女也纷纷来找我理发,我的手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那时,不仅宽敞的大街上遍布着旧货店,而且街头巷尾的旧杂货店也比比皆是。这些店铺不仅出售旧货,还收购二手物品,一旦双方谈妥,银货两讫。我尤其喜欢逛“淮国旧”,那里场地宽敞,商品种类繁多且齐全,质量可靠,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我曾经在“淮国旧”以二十元的价格淘到一条兔毛垫子,一直珍藏着不舍得使用。想不到结婚时却派上了用场,铺垫在三人沙发上当垫子,前来闹新房的亲朋好友十分羡慕和“眼样”,我是扎足台型。
我曾经在化纤厂担任木匠,用现在的说法,我算得上是一名工匠。有一天下班途中,我经过一家街边的调剂店,店里一个破旧摇晃的橱柜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个橱柜的档子格栅很多,标价仅5元。我买下后,老板帮忙将它横放在我的自行车后座上,并用绳子牢牢固定,我便推着车把它带回了家。那时流行的是带有玻璃橱窗和后背镜子的橱柜,可以映照出里面精美的摆设。而这个旧橱柜的木材完全足够用来制作一个玻璃橱柜的框架。在那个年代,购买三夹板需要凭借户口簿,我又在石门二路的一家木材店花5元买了一张三夹板,总共花费了10元。那些旧木材只需用刨子一刨,就能焕然一新。利用休息时间,我花了半个月左右,亲手制作了一个全新的玻璃橱柜。邻居们都夸我心灵手巧,虽然我嘴上谦虚,但心里却暗自得意。
在那个时代,我特别喜欢逛旧货商店,那里总能淘到我心仪的物美价廉的物品。只需花费少量的金钱,就能买到我喜爱的东西,满足我那小小的虚荣心。当然,也有人对此类二手物品抱有偏见,他们总是对物品的来历持有猜疑,担心各种不详的“故事”,因此选择敬而远之。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本无可厚非,但若是以自己偏颇的观点去指指点点,甚至伤害他人,那就显得居心不良了。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人,反问他们,如果一件物品曾为乾隆皇帝或成吉思汗所把玩,他们还会这样说吗?对方往往无言以对。
旧货商店,也称作调剂商店或寄售商店,在物资匮乏、生活拮据的年代,它们非常繁荣,人潮涌动。在这里,人们总能淘到自己喜欢的物件,更有不少“火眼金睛”的能人,就靠逛旧货商店,淘到了“价值连城”的宝贝,成了腰缠万贯的阔佬。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观念也在改变。旧货商店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被综合商场所取代。但旧货商店并未消失,它们转战网络,开设了线上平台,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追随。他们欣赏物品的流转,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我有一个朋友的儿子,曾花大价钱购买了20只五彩斑斓的巴西龟作为宠物。但随着孩子的出生,他无暇顾及这些乌龟,于是便在网上挂牌出售。网络平台的交易范围覆盖全国,物品流通更加迅速,真正实现了物尽其用的效果。记得家中一台使用了二十几年的油烟机的滴油管坏了,而该型号已经停产。我在网上轻松找到了替换部件,解决了燃眉之急,让油烟机得以继续工作。
尽管现在旧货商店已不多见,但街头巷尾仍有一些小型的旧货店隐匿其中,售卖各种怀旧的生活用品和物品。我路过时总会进去淘淘宝,比如买些儿时梦寐以求的小人书,空闲时翻看回味。尤其是集市上的古玩店和地摊,总是吸引着络绎不绝的顾客。我也曾在那里淘到喜爱的玉器挂件和摆件,还有一把红木刨子,我一直珍藏着它,作为对我曾经木匠生涯的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