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静安寺街道辖区中藏龙卧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心中有光,总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温暖他人、服务他人,将正能量在社区中传递。本报将挖掘辖区内党员故事、红色基因家庭、好人好事等社区人物故事,将这份温暖传递给读者。
□记者 廖荩薇
“小崔,最近要年检了,我们年纪大了不会用电脑,能不能来帮帮忙?”
“小崔,我想要在静安区成立社会组织,应该走哪些程序?”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组织,做到有问必答、有惑必解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自2021年2月,静安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小崔热线”开通以来,中心副主任崔鹏飞每天都会接到来自静安区的社会组织打来的各类咨询电话,为他们提供业务上的辅导及专业化方面的咨询。截至2021年12月,崔鹏飞共受理来电950多通,被授予静安寺街道2021年度“静安寺商圈能手”称号。
2021年3月,受民政局社管局委托,静安区社服中心为全区近一半(约500家)的社会组织及新登记成立的民非组织提供年检服务。其中有不少组织是第一次参加年检,当他们来电咨询时,崔鹏飞积极进行对接,在电话中对他们进行指导,针对一些组织中负责人年纪偏大、对于电脑不熟悉的特殊情况,崔鹏飞还曾多次上门进行服务。“现在组织中人员年纪偏大是十分常见的,有一次上门后发现,组织的CA证书过期,我甚至将他们的CA证书拿回中心代办填写,完成后再将CA证书送回给组织。”崔鹏飞告诉记者,有时候一次上门服务来回车程就要一个多小时,但作为一个公益人,作为区社服中心的一份子,就应该有颗乐于付出、敬业奉献,为组织们服务的决心、恒心和公益心。
崔鹏飞出色的专业能力,离不开他多年来的经历和锻炼。崔鹏飞于2013年4月入职静安区社服中心,同年6月,借派到当时的静安区民政局登记科,学习社会组织登记业务事宜。直到2014年6月回到中心,之后又陆续被外派到区社联会、区南西金钥匙义工协会、区评估中心等组织进行学习。
2016年6月,崔鹏飞再次被借派到静安区民政局社管局登记科窗口,服务全区的社会组织。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和一颗保持谦卑的心,让崔鹏飞的服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017年起,崔鹏飞连续4年被评为“窗口服务明星”和“优秀党员”,这也让“小崔”的名号在静安区的社会组织中打响了。
2021年2月,崔鹏飞再次回到静安区社服中心,多年在窗口工作的历练让崔鹏飞累积了经验,也认识到,如今大家对于社会组织相关信息的了解渠道十分有限。于是,在中心领导们的大力支持下,静安区社服中心组建了“小崔热线”服务平台,用于受理社会组织相关的一揽子事务,通过“线上网络平台”和“线下集中授课培训”的方式同时开展工作,服务在静安区登记的社会组织及意向在静安区注册的公益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发挥中心枢纽型和支持性平台的作用,加强对街镇社服中心的业务指导和能力建设,提升街镇社服中心的规范化评估等级,曾经在区评估中心学习过规范化评估的崔鹏飞不辞辛劳,在2021年5月至7月奔赴现场传经送宝,在他的指导下,静安区北站、彭浦新村、彭浦镇、江宁路及南京西路等5家街镇社服中心,在2021年荣获了中国社会组织3A、5A等评估等级。
在静安区社服中心的工作人员眼中,不仅敬佩崔鹏飞对业务的钻研,对上千条相关法律滚瓜烂熟,为咨询者精准提供信息,而且他甘愿吃亏、乐于奉献的精神也值得人们学习,对崔鹏飞来说,不论双休日还是节假日,只要社会组织有需要,他总是奔波在服务他人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