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大康,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我可以帮助您抬腿康复训练……”在5月28日举行的2025年江川路街道科技节活动闭幕式暨“大零号湾科学读书会”中期报告会上,一款产自江川创新社区科普书院、具备语音交互功能的康复陪伴型机器人“大康”惊艳亮相,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当天,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这场科技嘉年华热闹非凡,科普成果互动、机器人表演、小记者站揭牌、“萌芽熊心理科普巴士”发车等活动轮番上演,为孩子们送上了一份别开生面的儿童节礼物。
低成本“接地气”
自制机器人成科普新宠
活动现场,一款春晚同款的AI机器人以科技感外形和流畅舞姿吸引关注,而江川创新社区科普书院原创的“大康”却凭借“接地气”特质脱颖而出——不同于科技感十足的金属机身,它身着黑裙、肩披鲜艳丝巾,自带“生活气息”的造型瞬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书院负责人苏莹透露:“它不是科技企业的标准化产品,而是社区老科技工作者带着孩子们一起‘玩’出来的成果——从传感器安装到简单编程,近10位小朋友在68岁‘爷爷级’创客施和永的指导下全程参与。”
谈及“大康”的诞生,施和永满是自豪与欣慰。曾为宝钢钢研所技术中心特聘仪表技术专家的他,熟知电器、电子、仪器仪表方面技术,拥有多项发明专利。他和其他科普志愿者一道,带领孩子们在实践中拆解机械联动原理、学习单片机应用,前后花了近8个月时间才将“大康”制做调试完成。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款集语音交互、康复陪伴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成本不足千元。“我们用最‘接地气’的材料,做最有温度的科普,下一步还会持续升级。”施和永说。
位于大零号湾图书馆三楼的江川创新社区科普书院,如今已汇聚近60位像施和永这样的退休科技志愿者,联合学校科技导师组成了“懂科学、能讲课、会动手”的志愿团队。每到周末,书院里社区亲子家庭的热门活动不断,“在动手里学知识”的氛围日益浓厚。
“这里有很好的创新氛围和平台,我们这些退休志愿者自愿来发挥余热,看着‘大康’从图纸变成实物,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探索科技世界的大门,特别有成就感。”施和永表示。
读书会搭台
“实践与知识”碰撞火花
“大康”的诞生,也正是“大零号湾”全新文化品牌“大零号湾科学读书会”理念的鲜活注脚。
“大零号湾科学读书会”活动品牌围绕“科技引领阅读,智慧点亮未来”的愿景,以青少年儿童为目标受众,以大零号湾图书馆为主阵地,计划邀请行业内专家学者面向公众举办形式多样、内容有趣、意涵新颖的“科普阅读+”文化活动,进一步营造探索科学奥秘的浓郁氛围。自今年年初成立以来,读书会以“读、看、听、做”多维形式,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识从理论走向实践。
当天发布的“大零号湾科学读书会”中期报告显示,今年1月至今,读书会已开展12场主题活动、9场线上直播及1场专题展览,吸引4000余人次参与;联合区科委发布的5期书单中,《科坛趣话》《机器如人》等成为青少年的借阅“顶流”。
“我们不做‘纸上谈兵’的科普。”大零号湾图书馆负责人表示,下半年读书会将聚焦“大国重器”,邀请科学家、科研工作者通过讲座、研学、实践等形式,让青少年树立科技报国、科技强国的理想。“像‘大康’这样的社区创新成果,也是最好的教材——它让孩子们知道,科技不是实验室里的‘高冷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伙伴。”
未来,江川路街道将进一步依托“大零号湾”科创策源优势,深化“15分钟科普生活圈”建设,让更多居民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科学魅力,让科技真正成为点亮生活、激发创新的“源头活水”。(今日闵行、今日江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