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我为群众办实事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怀旧“老街坊” 浓浓邻里情

锦苑居民区凝聚人心出妙招

共建单位幼儿园小朋友们亮相“老街坊”助兴
传统项目“削刀磨剪刀”
量血压等健康服务受青睐
照片打印受欢迎
法律咨询为民解忧
养老问题须未雨绸缪

□记者 武钢

合并后的锦苑居民区是凉城新村街道老年人最密集的小区,3419户人家中百分之四十居民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然而,刚刚合并后,原来3个小小区的中老年居民仍然是各自为阵,各“玩”各的。这样的一盘“散沙”,显然对新成立的锦苑居民区开展创卫、创文、美丽家园建设等工作是不利的。

怎么办?新成立的锦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莉敏认为,重新凝聚新锦苑的人心,才是关键。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中,党总支和居委干部在与中老年居民沟通时了解到,他们都有念旧情结,特别怀念旧时的美好“片段”,尤其是那些集中式便民服务、充满着普通百姓烟火气的“老街坊”“老弄堂”。

搭到了聚拢民心的“脉搏”,锦苑居民区党总支和居委就开始行动起来,针对中老年居民普遍关心的便民服务这一民生问题,以“老街坊”作为便民服务的品牌,打造一种旧时环境,提供针对性服务:磨剪刀、修阳伞、修钟表、量血压、测血糖、口腔检查、眼镜维修……甚至还有烘山芋等小吃,过去那种人流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市井景象又回来了,吸引了众多中老居民前来“轧闹忙”。原来三个小区的居民之间“形如陌路”,如今逐渐熟悉“热络”起来。

年近七旬的张先生开心地说道:“阿拉现在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到日常生活中的修修补补等服务,又经济又实惠,有居委把关,质量也有保障。”

据了解,锦苑居民区将通过实施小区美丽家园工程改造,在现有的一个空地上重新打造一个“老街坊”,以后每月或每周组织便民服务市集,将提供脱排油烟机清洗和维修服务,避免一些“马路游击队”进小区吆喝扰民、欺诈后“滑脚”的情况,还小区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老街坊”以后也会增加配钥匙、修补衣服等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服务。

近年来,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享受数字生活也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微心愿”。为此,“老街坊”将开设相关内容的培训课,或者一对一、一对多开展培训,让老年人跟上数字时代的步伐。

李莉敏介绍说,为了打造一个百姓信得过的服务品牌,在“老街坊”设摊也实行“优胜劣汰”制度,以确保服务质量和价格公平,这样才能持久开办下去。“我们希望中老年居民多多参与进来,享受各自所需的服务,同时通过相互交流,进一步培养邻里感情。”

开办“老街坊”的初衷旨在通过提供针对性的便民服务,将原来三个小区居民的人心聚拢起来,为锦苑居民区更好地有序开展创文、创卫、美丽家园工程等工作提供基础保障。今后,“老街坊”还将成为辖区共建联建单位提供各类便民服务、开展创文活动的平台,为建设一个温馨、和谐、美丽的锦苑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 (照片由吴君毅拍摄)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