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策划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临汾小区走出“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

社区“当家人”居民“贴心人”

俞咏梅在工作中
俞咏梅获颁“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

编者按:凡人微光,星火成炬。在临汾社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双肩扛起责任,用努力装点世界,用爱心回馈社会。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兢兢业业、坚守初心,在平凡岗位闪“微光”。本期起,我们开辟“凡人微光”专栏,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故事。

□记者 叶凝

“我的工作虽然平凡,但用心可以让平凡的岗位不平凡!”

俞咏梅是临汾路375弄居委会主任,扎根临汾小区十余年来,她始终忙碌在社区治理的最前线。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组建文化团队……她是居民们信任的“当家人”,也是热心的“俞大姐”。“居民期盼什么,我们就干好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实什么。”俞咏梅说。她时刻将居民的事挂在心上、记在本上、跑在腿上。

2023年,俞咏梅荣获民政部颁发的“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她所在的临汾小区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小区、上海市自治家园示范点、静安区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基地等荣誉,是全市首个批量加装电梯小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官方媒体都做过宣传报道。

“以心焕新”共筑活力家园

临汾小区虽然是个老小区,但给人的第一印象却是活力满满:居委会门口,小朋友们用心装点着Dream Garden;居委会活动室里,机器人课程、编程等“时髦”科普讲座也吸引了不少居民;银燕排舞队、银铃合唱队等文体团队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全龄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所在。

如此生机勃勃景象的背后,离不开俞咏梅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的默默耕耘。在小区第一支文艺团队——“银燕排舞队”成立之初,俞咏梅倾注了不少心血。俞咏梅通过走访团队的核心骨干,发掘了钟幼纹等骨干志愿者,逐渐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她还为舞蹈队借来了附近彭浦新村第一小学的场地,时常陪伴团队训练,为她们做好后勤保障,与大家结下深厚的“姐妹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团队成员年纪渐长,参与活动有些力不从心,人员青黄不接,活动开展起来不如以往热闹。为此,俞咏梅继续挖掘年轻志愿者,为团队注入新活力。她在日常走访中格外留心,“您有什么爱好?我们小区文化团队很多,有空可以来玩玩呀!”“常看到您朋友圈发跳舞的照片,我们小区也有一支排舞队,您愿意来参加吗?”当团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她也第一时间想办法帮忙解决。比如银铃合唱团反映没有专业老师教学,俞咏梅立即帮忙联系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新老师没有落实前,她与居委会干部一起收集学习视频、资料,陪着团队一起训练,还为他们排练流行歌曲,增加他们的积极性。在她的积极促成下,挖掘出了赵伟亭、施文跃等活跃志愿者,他们不仅加入到文体团队中,更成为了社区骨干,他们活跃在小区的各个角落,为小区传播正能量,激发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痛点变亮点”物业服务再升级

临汾小区是一个有着30多年房龄的售后公房小区,物业公司因老旧小区物业费低,管理很难到位。物业管理工作关系到居民的幸福感,为了更好得服务好居民,2024年11月,居民区选聘了全新的物业公司。

但新的物业公司在服务居民的过程中,还要经历一个“磨合”的阶段,特别是该物业公司过去服务的对象以商品房小区为主,自有一套报修流程且较为繁琐,这让居民有些不理解,“不如以往响应及时”的投诉近来多了不少。

面对居民的诉求,俞咏梅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主动与物业公司进行沟通,向他们介绍小区情况,“我们小区老人多,对于一些服务的需求比较琐碎,希望工作人员上门更有耐心,态度温和一点。”“居民们比较看重工作人员能及时响应,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加强人员调配。”……经过多次交流,物业公司逐渐摸清了居民的需求,重新拟定了报修流程,提升响应速度。如今,这方面的投诉减少,居民们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在社区居民的眼里,这位居委会主任的精力仿佛永远永远用不完,自己的难题总能在这里得到解决。十余年来,俞咏梅始终履职尽责、任劳任怨,无论是琐碎小事,还是突发的异常状况、常态工作,她始终保持着对社区工作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居民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就想找居委会帮助,这是他们对社区工作的认可。所以,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必须成为他们坚强的后盾。”俞咏梅说道。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