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发展梅陇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以“中部崛起”为发动机,明确“一轴两翼”定位……

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孕育城市新生机

>>>当前,梅陇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区第七次党代会的部署,为实现城市功能更完善、城市环境更优美、城市品质更优质的发展目标,在“北优南拓”基础上,着力构建“中部崛起”新发展格局,打造商贸繁荣、产业兴旺的闵行中部总部经济集聚区。

明年是“十四五”深化之年,面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这一历史机遇,梅陇镇党委书记陈冬发表示,梅陇要牢牢把握重大机遇,善于凝聚各方力量,以“中部崛起”为发动机,完善城市功能,明确“一轴两翼”的总部经济、生物医药产业定位,汇聚新发展动能。 (区融媒体中心 镇党群办)

中部崛起——梅陇愿景“发动机”

问:在“北优南拓”的基础上,梅陇进一步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发展格局,打造闵行“金腰带”。能谈谈梅陇提出“中部崛起”的战略构架的优势所在吗?

陈冬发:通达则地盛,地盛则繁华,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脉搏,更是区域发展的助推器。梅陇地处闵行中部,南临紫竹科技园区,北倚虹桥开发区,是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结合点的有利位置,属于“南向拓展带”上的重要节点。助推梅陇“中部崛起”,以道路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梅陇依托市政重大项目、“一路一带一线”形成梅陇四大优势——“区位、资源、产业、品牌”,通过七线纵横21个站点的交通便捷区位优势(1、12、15、19、23、26号线及机场联络线),深化北优南拓,推进中部崛起,打造商贸繁荣、产业兴旺的闵行中部总部经济集聚区。

问:“中部崛起”这根闵行“金腰带”有没有具体的概念和范畴?

陈冬发:“中部崛起”的核心区域主要是指春申路至金都路,东到闵行——徐汇区界,西到莲花南路,约9平方公里,占全镇1/3左右面积。中部地区将发挥延伸的辐射作用,串联起南北、辐射东西,最终目标是促进梅陇整体发展。

如今,全镇的1500多亩地,被“组团”成5个规模地块——漕宝路组团、朱行组团、春申路组团、永联组团、银都路组团,组团打包的地块资源,让原先零散的土地整合起来,进行整体形态和功能的开发。5个组团中,3个组团位于梅陇中部,“中部崛起”作为闵行南北两大功能区的发展过渡带,将以更开放的姿态和更优质的环境,变身成为闵行“金腰带”,全力助推“中部崛起”。

问:中部区域被提高到梅陇的战略发展高度后,有哪些实施路径?目前进展如何?

陈冬发:正如区委书记陈宇剑说的,一个地方最核心的就是发展。落实“中部崛起”发展格局,要在四个方面发力,即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突出重点、明确路径,抓好招商、促进落税,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把规划为先、产业为重、项目为纲、腾地为王、民生为本、人才为要作为六大实施路径,梅陇镇召开了“中部崛起”专题动员会,发布了推动“中部崛起”的实施意见和7大类81项的项目储备库清单。

梅陇要以推动“中部崛起”为契机,倡导“一轴两翼”,抓好项目落地,推动梅陇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形象地打个比方,如果说中部崛起是一只金凤凰,那么一轴就是梅陇中部发展区域的主躯干,两翼就是帮助金凤凰起飞的两个翅膀,瞄准总部经济及生物医药两个“翅膀”作为实施路径,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现代金融、文创研发等“羽翼”,计划成立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建筑企业发展联盟、百家企业品牌联盟,组建南方商圈管委会,进一步提升梅陇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梅陇就将凤凰涅槃,展翅高飞。>>下接2版

上接1版

问:6月16日,“上海·力波”很热闹,区委中心组领导及相关委办局、各街镇主要领导来到梅陇镇,参加闵行区党史学习教育巡礼暨理论教育大众化创新实践展示活动。活动中,莲花路地铁上盖、华鑫天地、“上海·力波”、品域·上高地等转型项目的展板介绍吸引了大家的驻足。梅陇的转型项目有哪些?

陈冬发:梅陇现有14个转型项目,转型类型多样,股权转让转型、引入市场主体政企合作转型、村级集体资产参与转型……一个又一个政府主导下,不拘一格、多种多样的转型项目成为梅陇新一轮发展的高品质增长极。“突出为民宗旨、立足自身实际、对标未来城市发展、联动多元主体资源、突破传统框架和发展思维、提升城区整体能级”成为梅陇镇党委破旧立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梅陇路径”。

莲花路地铁上盖,诠释了地铁老站的立体新装。该项目是上海乃至全国第一家投入运营车站拆除后新建上盖综合开发的典型案例。改造后,地面公交站点纳入地铁商业体建筑中,实现与地铁的室内一体换乘,从多方面提升莲花路站的综合交通功能。

梅陇·华鑫天地代表着“散装”园区的整体转型。作为上海首个获批的镇级工业园整体转型项目,梅陇·华鑫天地将营造建设与招商两条腿走路,吸引各类科技企业纷至沓来,让园区旧貌换新颜,大幅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上海·力波”勾起了老上海人的回忆。项目在不损害工业历史遗迹的外在风貌与内在文化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更新,并使其与现代化城市格局相融合,从建筑到内涵、从场景到文化,都为城市开拓出新的价值源泉,为周边居民带去民生福祉。

“品域·上高地”让城市更新更美好。天利混凝土厂以城市更新入手,基于谱写延续混凝土的故事、传承文化高地的创意,请来建筑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安藤忠雄亲手设计艺术画廊,在城市更新与文化遗存间寻找平衡点,敞开大门欢迎各方来客……

梅陇的转型项目还远不止这些,上海首个拥有空中海洋馆的商业项目海梦一方、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的华智750科创园区、上海首个商办类“城中村”改造项目典型案例“优享+梅陇里”等,“十四五”期间已经确定的就有14个较大转型项目将在梅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问:梅陇转型项目值得期待,这其中梅陇党员干部肯定花了不少心思,相关的政策扶持请具体谈一谈。

陈冬发:近年来,梅陇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可以说适应全周期、全阶段的企业发展期。有初创型企业扶持政策、总部经济企业财政扶持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财政扶持办法等,政策扶持力度空前。以总部经济为例,对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总部型机构,给予一次性奖励扶持资金达上百万,以及购(租)房补贴等。

不仅有政策,梅陇还有很多优化营商环境的平台和阵地,“商服店小二”“陇商空间”“商会”“企业林”……梅陇智慧监管平台“商服店小二”基于数据分析技术,开发了企业高风险词汇检索、风险研判和优质企业研判等功能;探索为企业提供更贴心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纳入人才招聘、企业贷款、人才公寓招租等功能,为企业和人才带来更多实惠。“陇商空间”以研讨会、座谈会、培训会、下午茶等形式,提供园区内企业“财税沙龙”“双创沙龙”等劳动用工、企业创业、人才服务、法律咨询、政策推送等服务,搭建政企交流阵地。

问:有了好的政策,是不是人才和相关配套也随之跟进?

陈冬发:是的。梅陇对人才的关爱也是有目共睹的。还是以最新的总部经济为例,经认定的总部企业特殊人才,参照《梅陇镇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试行)》(闵梅人才1号)文件精神,优先提供人才公寓,经认定的总部企业高层次人才,还可协调解决人才落户等一揽子引才留才举措。就人才关心的教育、医疗等后顾之忧,梅陇也倾力服务,力求人才“心向往之、来之则安”。

值得一提的是,梅陇的人才公寓已经惠及了优秀人才。河景房、田园风、小竹林……梅陇分别选择了地段好、绿化佳的小区,挤出部分房源打造成人才公寓。其中,中海寰宇小区拿出一整栋楼用作人才公寓。此外,梅陇镇在建的项目中,新黄浦·筑梦城、华鑫天地、上海·力波等项目也看准了人才的居住需求,纷纷在建租赁式公寓,两年后,梅陇的人才公寓将达到2300多套,这些人才公寓位于梅陇镇中心地区,道路通达,交通便利、配套齐全,极大满足了人才住房的需求。

问:梅陇在转型过程中,还成为了上海市15分钟生活圈的示范点,梅陇现有哪些居民感受度比较深的亮点?

陈冬发:梅陇镇作为上海市“15分钟生活圈”试点工作的“先行者”。围绕几个“更”字做文章——更生态的蓝绿空间:通过提升防护绿地和植入小微空间,增加公园绿地,实现5分钟全覆盖;更便捷的社区服务:改造和新增一批邻里中心,对一些老旧邻里中心增设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学校等功能;更活力的交通出行:构建“城市干路—支路—通道”的路网体系,构建“四横五纵”活力街道;更就近的就业空间:结合老旧厂房,打造绿地+文化创意空间及富有创意的社区人文艺术空间与小型文化园区。

在15分钟生活圈中,梅陇居民可以一早步行到家门口的公园或绿地锻炼,上午去文化场馆看看书,中午去社区食堂用餐,下午去花鸟市场遛弯,傍晚去商圈购物消费,双休日去党群中心参加各类公益活动,闲暇时间还可成为志愿者,为宜居家园贡献力量。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