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乐居梅陇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用爱与希望助力奇迹梦想

梅陇天募社区文化服务中心 王弘力

我叫王弘力,刚出生的时候我窒息了,经过抢救后得以重生,医学鉴定为患有脑瘫。6岁时,父母把我从农村带到康复条件更好的上海,一家人在梅陇镇开启新生活。由于康复费用高昂,父亲做了两份保安工作,上完白班上晚班,第二天还要带我去康复医院做训练。直到有一天,父亲因胃出血晕倒在路上,被好心人送进了医院。到那时我才知道,父亲平时为了省钱,每天中午和晚上,就在单位旁边的拉面馆五角钱要一碗清汤,就着馒头或泡着白米饭吃。父母为我付出的点点滴滴,我铭记在心。

然而,我又常常抱怨自己为何命运多舛?我付出了比常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我的手还是颤抖不止,却连一个简单的字也写不好;看别人说话轻松流利,我说话却伴有口吃。或许真的没有一个人体会过我的感受。

永远不会忘记,当我第一次相遇心智障碍者群体的时候,我的内心被触动了;与他们父母交流的时候,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们有多么不易,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父母在我成长中的付出。就在那一刻起,我懂得了换位思考,在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

命运的转折

仿佛有一种使命感由内而生,我明确了未来的方向与自己存在的意义。通过五年的努力,我完成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销售管理》本科学历,同时也拿到了学位。

2018年7月,我注册了“上海闵行区梅陇天募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同年9月,发起“艺术疗愈·为爱启航”公益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脑瘫、自闭症、智障、精障等人群群体。通过绘画为媒介走进心智障碍者心灵的世界,同时挖掘心智障碍者的自身潜能与价值;通过绘画融合社会各界交互成长,使其获得更多的机会及平台,最终实现自食其力。通过艺术赋予心智障碍者人群表达自我的能力和权力,看似困难,却非常具有代表性及现实意义。这赋予了每一位心智障碍者更好地参与当代艺术文化,融入社会及自我创造的机会。大家对艺术真挚的热爱和激情地创造,超越了所有具象的关注。

从服务梅陇镇阳光家园起步,我们中心的服务已经覆盖了闵行区3个街镇,约100名心智障碍者。在社区服务点开设艺术疗愈潜能开发课程,通过每周一幅画,描绘了每一位学员们的成长与快乐,用色彩的表达汇聚学员与志愿者们的心灵之美与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培养学员们参与兴趣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康复的功能。

有爱就有奇迹

“我们死了,我的孩子怎么办?”这是每一位心智障碍者群体父母共同的心声。公益服务的落地不单单只是一节艺术课,而是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和各界爱心人士共同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开展融合关爱,呼吁社会关注心智障碍特殊群体。以艺术为媒介,向社会宣传普及心智障碍者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心智障碍人士的接纳程度;链接社区及社会各界资源,为心智障碍者提升自我价值及社会价值创造条件;鼓励心智障碍者参与社会活动,主动融入社会大家庭;为参与社会公益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提供价值奉献及自我成长的平台,共同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每年举办专题艺术展,设计及推广衍生品,让大众了解和认可这个群体的才能,从而实现心智障碍者群体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的同步提升。

对于我们残疾人群体来讲,我积极呼吁社会各界能走近我们、关爱我们。我们的社会就像一个大大的生产车间,在生产的过程中,正因为出现各种不一样的瑕疵,才推动了技术的革命与进步。正因为这一次次的革命、创新与进步,我们迎来了当下的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爱、耐心与包容携手助力。爱,无大小,有爱就有奇迹。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伙伴加入到公益服务行列中来。每一次服务结束后,大家一起总结和分享,在提升每一次公益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能挖掘到各自的才能与特长,将其又转化为新的服务。心智障碍者群体虽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他们身上的纯真、开朗、善良、淳朴不断地感染着每一位参与服务的志愿者。我们看到他们用自己的艺术画作或手工作品,不断的想去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尤其是当自己的作品被人认可,那一种幸福感无与伦比。他们也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去,在社区参加捡垃圾、清理楼道、垃圾分类等相关活动,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身为残疾人,始终觉得自己是不幸中的万幸!今后,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使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感召社会更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加入我们助残公益项目中来,真正地去帮助到弱势群体。(王弘力)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