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冠君 整理报道
让公共法律服务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近年来,南京西路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多举措持续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建设,通过将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融入服务内容,由专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困难群体维权等服务,减少诉讼纷争,将矛盾解决在源头,积极构建和谐温馨的社区环境。
广泛开展法治宣传
提升群众法律意识
为进一步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做好宪法、法律宣传工作,不断提升公民法律素质,营造全民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在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之际,南京西路街道在位于威海路陕西北路口的静安法治文化绿地开展了“宪法宣传月”主题普法活动,通过法律咨询、赠送宪法、签名承诺、反诈骗普法等方式,培养社区居民弘扬宪法精神、彰显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人大常委会恒隆广场、南西社联会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南西司法所、南西派出所、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街道总工会、街道禁毒办、福民法律服务中心等单位和居民白领共同参加。
现场活动气氛热烈,南京西路街道司法所在现场放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展板、反诈骗宣传展板、12348法律咨询宣传册等宣传资料,吸引了众多路人的观看和取阅。
区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针对居民们提出的诉讼程序等法律问题给予了解答;两个立法信息采集点开展普法宣传,并就市人大公告的立法修法项目向居民群众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派出所工作人员重点进行了反诈骗方面的宣传;综合行政执法队耐心细致地为居民解答了关于违章建筑认定的相关疑问;禁毒办则聚焦于新型毒品的种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宣讲教育;街道总工会宣讲关于劳动者的法律保障知识,为劳动者权益保驾护航。
来自福民法律服务中心的公益律师为社区居民开展了专题法律咨询服务,为社区居民重点讲解了宪法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理念。司法所工作人员也为有需要的居民进行了法律法规的讲解活动,并向过路群众赠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各200余本、法治文化宣传品250余份。
活动最后,100多名居民群众在“承诺墙”上签下姓名,表达自己对国家法治建设的祝愿。
法治赋能基层治理
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南京西路街道辖区高档商务楼宇林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白领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在日益增长,企业对法治营商环境的要求也在逐年提升。2019-2024年以来,面对楼宇企业矛盾激增、租赁合同方面法律服务需求增多等问题,南西分别在3个商务楼宇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跨前服务楼宇经济,将楼宇法律服务载体化、固定化。2024年10月,南京西路街道司法所“跨前服务楼宇经济 法治保障楼宇企业发展”项目荣获上海市2023年度司法所法治赋能基层治理优秀项目称号。
2019年7月,南京西路街道第一家商务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率先在恒隆广场一期2202室成立;随后,上海国际集团大厦1101室、东方海外大厦206室相继挂牌成立商务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与此同时,司法所还以12个居民区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触角,构建了纵横交错的立体式法律服务圈。
坚持党建为引领,依托强大的党建工作资源,在党建服务站的基础上,将公共法律服务送到白领、企业身边,让法治理念深入商务楼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成为“楼宇中的法律服务便利店”。商务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设立让法律服务的领域不再局限于居村,让更多缺少时间、渠道的楼宇人群能享受到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工作站立足“法律事务咨询、劳动争议等纠纷化解、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的功能定位,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社会化、品牌化”的法律服务,实现将各类公共法律服务集中进驻,打造直接面向商务楼宇企业、白领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型窗口。工作站采用“3+X”职能建设模式。“3”为法律咨询、矛盾化解、法治宣传等基本职能,在公共法律服务中起主导作用;“X”为拓展职能,可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及商务楼宇现实需求引入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仲裁、市场监督管理、综治、消防等部门,在增加服务时间的同时,力求全项目覆盖商务楼宇的公共法律服务。
南西商务楼宇法律服务队伍共计30人,均由经验丰富的律师、公证员、民警等专业人员组成,保证了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司法所还指定楼宇法治监督员、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和3名楼宇党务工作者对接,建立微信群,楼宇有法律服务需求则联系司法所,由司法所根据法律服务事由指派律师提供法律指导。例如,恒隆广场商务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多次开展“三所联动”机制,由司法所、派出所、律所共同合力,开展楼宇内劳动纠纷、消费纠纷的调解,2024年至今已经通过“三所联动”机制调解成功楼宇内纠纷15起。
工作站实行实体化运作,值班人员的服务时间定在周二及周四12点至14点,正好是白领午餐的时间,不占用白领上班时间,且设立电子邮箱,用白领习惯的工作沟通方式方便与白领建立联系。同时,司法所开设“法治南西”抖音号,进行短视频宣讲,通过线上的方式提高普法工作的知晓度及覆盖面,加速法治理念的传播。3家商务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成立以来,成为了矛盾化解、诉源治理工作的良好平台。通过引导“信法不信访”,实现矛盾吸附在楼宇;推动“多机构联合”,实现矛盾疏通在楼宇,优化“新营商环境”,实现矛盾消融在楼宇;成立“一站式平台”,实现矛盾解决在楼宇。近三年来,成功调处消费及知识产权纠纷33件(其中1件为法院委托)、劳资纠纷325件,累计为楼宇中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开展民法典及企业相关法律法规宣讲8次、“抖音号”普法63次,浏览量超过50余万人次。
下一步,南京西路街道将不断强化机制赋能,常态化开展公益法律咨询活动,不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质效,筑牢城市发展的新防线,为推进高质量市域治理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