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育

版面概览

上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如何预防“小眼镜”

图片来源/千库网

我们身边现在有不少“小眼镜儿”,有的是小学生,有的甚至还在幼儿园。教育部近日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印发《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前移防控关口,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有效减少幼儿和小学生近视发生。

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呈向好改善态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1.9%,6岁儿童近视率是12.7%,与2018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7和1.8个百分点。虽然呈现向好改善态势,但是总体近视率超50%还是不容忽视。这次的《通知》还首次提出,确保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明确要求“前移防控关口,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为何要前移防控关口呢?来了解一下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成因。这里既包含先天遗传因素,也深受后天环境影响。

先天性因素往往源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均为近视,这种遗传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近距离用眼、不良读写习惯、户外活动不足、过多和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睡眠时间不足、营养不均衡等。

0-6岁

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

儿童的眼睛和视觉功能是逐步发育成熟的,0—6岁正是发育的关键时期。

一般来说:新生儿的视力只有光感;1岁儿童视力可达到0.2;3岁孩子能达到0.5以上;5岁以后可达到0.8以上;到12岁左右眼球发育完全,跟成人视觉一样。

远视储备是儿童视力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孩子出生即处于远视状态,其自带的远视度数称为“远视储备”,“远视储备”越多,孩子越不易近视。

刚出生的孩子远视储备值一般在300~350度;1—3岁约为250~300度;4—5岁应该有200~250度;6—7岁约为150~200度。

定期检查及时干预保留更多远视储备量

随着孩子学习用眼增多,远视储备值会越来越小,一旦远视储备不足了,则预示着将可能出现近视。

家长要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干预。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等,能够让孩子保留更多的远视储备量,延缓他们出现近视的年龄,减少近视的出现。

0-6岁儿童开展眼保健和视力检查非常重要

0—6岁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针对这一年龄段儿童开展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就非常重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今年6月发布的最新一版《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指出:建议从新生儿期开始应定期接受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24月龄开始进行屈光筛查,早期发现儿童常见眼病、视力不良及远视储备不足。

从幼儿园时期,应定期检查孩子的视力、屈光度,以及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眼底等,根据年龄评估远视储备情况,建立儿童视力和眼屈光发育档案,有助于早期发现视力不良、有近视倾向和已近视的儿童,从而分档管理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

专家特别强调,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首先要保障户外活动的时间量。(央视新闻)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