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从南码头“出发”,沪语大赛走进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2022上海市民文化节沪语大赛举行颁奖展演

小朋友用上海话表演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青少年用上海话讲述《上海美食》,成年人用上海话诵读金宇澄小说《繁花》,老年人表演沪剧、上海说唱、浦东说书……作为2022上海市民文化节七大赛事之一,由浦东新区与长宁区文旅局联合主办、南码头路街道承办的“苏河源·上海情”——2022上海市民文化节沪语大赛,12月9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颁奖展演。

2012年,南码头路街道开始举办第一届少儿沪语童谣比赛。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区域适龄儿童参加,之后每年一次的沪语童谣比赛越来越受到辖区幼儿园、小学,家庭的追捧。2016年沪语大赛由街道级赛事升级为新区级赛事。参赛人员从南码头社区一地,到联动浦江两岸;从少儿,到覆盖青少年、老年等各个年龄段。11年后的今天,在上海市民文化节的框架下,浦江两岸两个连办10余年的沪语比赛首次“合体”,不仅扩大了参赛范围与品牌影响力,还借助数字化转型积累了沪语数据库。

十年磨一剑,办赛规模逐年提升。今年,沪语大赛开发了赛事小程序,参赛者可进行线上报名投稿,比赛分为老年组、少年组、集体组、幼儿组、成人组,从7月至9月,共征集到了1328个参赛作品,线上累计投票4484038票,参赛页面访问量超20万次。

最终评选阶段,知名沪语专家、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丁迪蒙,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故事家协会副会长葛明铭,国家一级演员、长宁沪剧团团长陈甦萍,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王苏,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滑稽剧团说唱表演艺术家徐世利等担任评委,最终评出了百名“沪语之星”。其中,来自浦东的“沪语之星”共15人,其中南码头5人,展现出方言保护多年来的成果。

11年来,南码头路街道依托沪语大赛助力方言文化、非遗艺术的传承发扬。参赛形式最初只有沪语童谣,后来有了沪语讲故事,近些年来又增加了诗朗诵、相声、表演唱、沪语电影等多元化的表演形式。此外,还不断涌现出诸如沪语RAP《七彩南码头》、改编沪语歌曲《上海谣》《梦想在我手上》等优秀的沪语原创作品。非遗艺术的种类,不仅有沪剧、上海说唱,还有地域特征更加明显的锣鼓书、浦东说书、奉贤山歌。

街道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未来街道将继续以赛事为平台载体,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在创作沪语作品、培育沪语达人、传播沪语文化等多个维度,进一步做强沪语大赛这一特色项目。(萱文)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