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纵横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南码头推进林长制 做活生态“绿”文章

“让绿色成为人民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作为浦东新区林长制工作的试点单位,南码头路街道以“林长制”为抓手,以成功创建上海市园林街镇为基础,以居民自治、社区共治为载体,紧紧围绕打造“绿色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这一目标,推动社区生态管理精细化向纵深发展。

压实责任

构建二级林长制工作体系

2022年是上海全面推行林长制的第一年。为此,南码头路街道共划分27个居民区、3个片区、4个园区,共34个责任片区。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担任街道双林长,15名党政领导担任副林长,34个责任片区党组织负责人任基层林长。

此外,街道还设立了林长制办公室,在30个区域设立林长制公示牌,将林长信息、职责范围、监督电话等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公开,确保林长制有效推行,形成街道林长、副林长、基层(居民区、小区、医院、企业、园区)林长的二级林长制职责网格,明确各自责任区域,确保管辖区域全覆盖。

居民自治

探索小区绿化管理新模式

辖区老旧小区占比高,树木遮挡阳光等问题严重,居民区绿化修剪却没有规范标准,不修剪或是过度修剪都会引起居民的不满。今年3月,新桥居民区天意洲小区就碰到这种情况。业委会主任姚建中将这一问题专门与街道林长办进行了沟通,而他的困惑恰恰是当下小区绿化管理中碰到的共性问题。经林长办研究决定,从机制化入手,规范化地解决问题,一个月后,出台了包括小区绿化修剪、迁移、砍伐、补种、更新、花园建设等绿化管理事项的《居住区绿化事项标准化操作程序与流程》。

“天意洲模式”小区绿化修剪,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从制度上充分调动了居民自治的力量,明确了业委会、居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各自的职责,最大程度规避了可能存在的各种矛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小区完成树木修剪工程后进行了项目评议,居民满意度达96%以上。目前,这套管理模式已经形成制度,并逐步在南码头路街道87个自然小区中予以推广。

聚焦家园

做活“群绿”大文章

自林长制工作推进以来,街道坚持把林长制工作作为提升社区品质的重要抓手,对接民生需求,积极做好群众性绿色生态环境建设文章。

六里一居民区居委门前绿地是居民倾倒油污、生活废水的密集管道排布处,还有居民零星种菜。几经考察,多番设计,昔日的脏乱差变成了一处种植着小兔子狼尾草、细叶芒、粉黛乱子草、自然石、三角梅、一串红等植物的自然生态微景观花园,成了居民茶余饭后休闲、赏憩、漫步的打卡处。

港机居民区以家门口环境提升为主旨,打造了“花开港机,乐活生机”自治金项目,让社区原来的荒地枯木变成了绿地。胶南居民区在原有“党建绿地”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处“党建共建园”。东三居民区以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组织党员在小区参加“认领一花坛,种下一片绿”的绿化家园活动,使小区整个小花坛瞬间恢复了活力,引得居民纷纷驻足观看。

此外,六里四居民区的法治公园、东盛居民区的红莲广场、六里五居民区的T型花园及八一居民区的儿童小花园等家园建设都让绿色在南码头“活”了起来,居委跟百姓的距离也近了起来。

一年来的试点,林长制在促进居民自治、社会共治,建设生态祥和的社区环境等方面成效显著,收获颇丰。但与此同时,街道在承担属地责任,解决瓶颈问题等方面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明年,街道将就如何深入养护河滨廊道绿化、进一步扩大辖区单位内部绿化管理共享、对枯死树木的规范化处置等问题进一步探索实践。(秦港)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