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绿舟

版面概览

上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寒梅舒香酝诗情

朔风猎猎,隆冬逼来。又到了梅花盛开的时节。回顾三年多前到莘庄梅园赏梅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莘庄梅园位于上海闵行区,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建成园林。至今仍有“双碧垂枝”“素白台阁”等上好老品种梅树留存在园内。此后几十年见又陆续栽种了“朱砂梅”“宫粉梅”等稀少珍贵的新品种。现在共有30多个品种,一千多株梅树,构成了集梅花研究、栽培、观赏为一体的特色公园。冷冽的寒风中,腊梅率先绽放。园中轩窗粉墙掩隐着腊梅的冷瓣鹅黄,喘香浓烈,整个身心都感到放松清净起来。

看着周围的游人兴致勃勃,穿行于铁干虬枝的梅林,浸沉在幽香沁人的花海,竟相在繁华枝下拍照留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心中忽生感慨。千百年来,人们对梅花一直是情有独钟,喜爱有加。它也因其冰清玉洁,“独天下而春”,与兰、竹、菊共誉为“四君子”。诗家咏梅,画家画梅,众人赞梅,已成为中国人的传统风尚,人们咏梅抒情,颂梅言志,形成了积淀深厚的梅文化。

南北朝诗人陆凯写有一首赠友人的五言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把一枝梅花作为信物赠送给千里之外的友人,表达对朋友的浓浓情谊和深深祝福。南宋爱国诗人的《落梅》中:“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写出了梅花经风雪,耐严寒的不屈性格和无畏精神,以此来晓喻自己守正不阿的节操。元代画家王冕在所画的墨梅上题诗道:“不要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的品质和格调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不愿与当朝权贵同流合污的人格魅力。毛主席也特别喜欢梅花,他的《卜算子·咏梅》一词更是被人们光为熟知和传送。“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未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内国际形势比较艰难的情况下写就的,毛主席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和高尚精神境界,鼓励大家像梅花一样蔑视困难,敢于战胜苦难,将梅花的自然美与人的德善美有机的融为一体,是托物言志的最好范例。

从观赏梅花外在的冷艳繁花,到领悟和赋予梅花的崇高品格,坚强意志的内涵,并通过文学形式展现出来,是一个飞跃和升华,也是弘扬梅文化的最好体现。(临沂三村 万庭良)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