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版:专版/重阳节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敬老尊贤 承继美德 南码头社区情暖重阳

前言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情满流长。今年的重阳节也是全国第11个老年节。南码头地区是一个尊老敬老传统氛围浓厚的社区,多年来在街道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把为老服务工作作为街道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十月,街道集中开展了敬老月系列活动,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尊贤传统美德,营造更和谐的品质南码头社区氛围昂首阔步,不断努力。

浦东新区第十一届“孝动浦东”孝动敬老先进团体

临沂七村“新沪商”助老义工站

临沂七村“新沪商”助老义工站成立于2011年,本着“务实、创新、提高”的服务宗旨,弘扬慈善之心,热情沟通、耐心倾听、循循善诱、根据每位老人不同的心理特征,为社区老人排解孤独,释放压力,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十几年来,义工们针对社区老年人数量众多的特点,从一直以来建立的独居老人陪聊服务项目中总结经验,摸索更适合自己的社区为老服务模式,向稳固、扎实、全覆盖、全方位和更为规范的阶段逐步深入。

浦东新区第十一届“孝动浦东”孝动敬老先进个人

临沂六村 赵跃芳

赵跃芳,是临沂六村居民区的一名普通退休老党员,二十多年来,她一直照顾体弱多病的公婆,同时也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区公益事业,关心周边的高龄老人。她以实际行动照顾家人,用一颗热心温暖他人,赢得了社区居民由衷的称赞和敬佩。

南码头路街道养老大事记

1

2002年,南码头路街道敬老院成立,是辖区第一家公办养老院,核定床位103张,毗邻白莲泾,位于浦三路628弄18号。后在2015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南园养老院,是上海市第一家将ISO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养老院管理的机构。

2

2008年,南码头路街道第二敬老院成立,地处浦东南浦大桥下东三里桥路160弄22号,由原街道社保中心和幼儿园改建而成,核定床位80张。后在2015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南风养老院。

3

2013年,南码头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成立,核定托位60个,位于临沂路381弄31号二楼,是上海市第一家专业照护类的老年日托机构,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均呼吁以该模式为样板在各街镇进行复制推广。此后街道分别于同年12月和2016年在六里片和沂南片分设了2个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

4

2015年,南码头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挂牌成立,融合了卫生服务站、长者食堂、老年人日间照护、老年活动、辅具租赁、法律咨询、适老化展示等功能,为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奠定了基础。同年,南码头第一家家门口助餐点——东三助餐点建成。

5

2018年,南码头社区为老一体化中心挂牌成立,中心围绕七个一体化原则管理和服务南码头辖区内所有养老服务设施、机构、站点,落实各项养老政策和服务,整合资源提升南码头整体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6

2019年,上海南码头社区长者照护之家成立,机构由原六里三居委改建而成,提供短期社区喘息式照护和长期认知症老年人住养两种模式的服务,中心核定床位36张,其中包含认知症照护床位12张。

7

2019年,南码头第一家“养老便利店”(临沂路93号)开业,将各类养老服务功能嵌入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将新区下沉的“闲置资源”进行改造,一地多用、一室多能,充分提升家门口的空间服务密度,打造小微型老年人活动场所,拓展适合社区养老的新空间。

8

2020年,南码头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通过“老年人日间照护服务标准化试点(国家级)”终期评估。国家老年人日间照护服务标准体系根据南码头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实际开展的工作进行标准编写,共包含116个标准文件,其中国家标准22个、行业标准3个、地方标准1个、企业标准90个。

9

2022年,适老化改造样板房建成,更直观、更全面地为有适老化改造需求的老年人们进行实物展示。将部分家门口养老空间改造为厨房、卫生间及起居室,改造遵循科学合理的适老化标准,通过最小的改动、最快的工时、最环保的材料,实现最大程度的居家环境安全舒适度提升。

10

2023年,南风养老院进行整体改造并打造成为浦东第一家认知症照护机构。一方面对养老院整体进行标准化达标建设、翻新并加装电梯,提升在院老人居住安全性和舒适度;另一方面,将机构整体按专业规范标准营造认知症老年人住养空间,打造认知症友好环境。

街道敬老节活动目不暇接

“银龄法宝”老年普法进社区

10月11日上午开展的法律讲座进社区活动,由沪上知名律师张玉霞为社区老年居民带来一场有关“老年人防诈骗”的科普讲座,共70名老年居民参与本次讲座。讲座中张律师就时下常见的老年人保险理财诈骗、低价旅行团诈骗、婚姻情感类诈骗做了重点分析。讲座现场张律师通过自己经历过的一个又一个真实案例,贴合实际的为老年居民宣传法律知识。不少老年居民都是张玉霞律师的粉丝,经常在家观看张律师的调解类节目,他们纷纷表示:“普法讲座经常听,防诈骗警钟长鸣,才能保护自身利益。”街道希望通过此次讲座提升老年人法律常识,并在平时生活中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老年专场便民服务活动

10月14日上午在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广场举办了老年专场便民服务,活动现场不仅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便民服务如小家电修理等,还有仁济医院、东方医院、济德正兴的老年科、消化内镜科、中医内科、失眠科等科室义诊,眼科检查,养老机构、辅具租赁、认知症咨询以及“孝亲敬老”宣传展板展示等。本场活动满足老年人的日常实际和健康服务需求,进一步了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九九关爱”文艺演出

10月17日,南码头路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上演了一场由上海徐世利喜剧艺术团带来的“情暖久久·爱在重阳”文艺汇演,共280位居民观看了这场演出。徐世利老师,是多年来活跃于社区舞台的上海知名滑稽戏演员,这次携团队为南码头老年居民们带来了沪剧、滑稽戏等精彩节目,诙谐幽默的节目给大家带来阵阵笑声,把高品质的公益演出送到社区的家门口,既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大家体会到了社会的关爱,感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指尖课堂”智能手机培训

近日,一场“跨越数字鸿沟 共享数字生活”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专题讲座在南码头社区学校举行。来自社区30多位老年居民在新区科普大学志愿者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学习如何通过智能手机来订机票和酒店。针对老年人提出的共性问题,南码头街道将于10月至12月,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受众服务面更广、教学内容更丰富的“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数字生活”手机使用教学,力争将手机使用教学普及到每个老年家庭。

重阳话养生

“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沂南居民区开展了一场“九九重阳·话养生”——养生锤DIY制作活动。

此次活动通过科普养生小常识,介绍养生锤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运用敲打人体各穴位,疏通经络,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在手工制作环节,大家把艾草捏紧成团,插入木棍,包裹棉布,缠绕棉线……,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不多时一个个养生锤制作完成了,动作麻利的老人就开始敲打起来,随着养生锤的敲打,一阵阵艾草香味扑鼻而来,老人们心满意足的展示着自己的成果,捶捶腿、敲敲肩,现场欢声一片。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