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镜台原称石楼,始建于北宋,位于赣州市龟角尾。到赣州旅游时我登上八镜台,记住了两个人。一个是北宋大才子苏东坡,另一个是北宋名臣,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瀚。他在虔州任知州期间,行仁取义,务实为民,造福一方,修筑了既能抵御洪水,又有利于军事防守,并保存到现在的唯一孤品宋代古城墙。还在章、贡两江交汇处,筑造了既能看景又能养心的八镜台。
史载:“知军孔宗瀚,鉴于江水岁岁环城,故以石筑成,并建楼台于城上。”石楼与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峰山相呼应,合称“虔城八景”。登上此台,八景一览无余,犹如身临其境。在孔宗瀚眼里,八景美如皓月当空,静如菩提明镜。花开有姹紫嫣红,花落有润地无声。他遂将见到的景致绘制成图,名为“虔洲八境图”。有图没诗,不足以表达其内心世界。孔宗瀚想到了苏轼,便携图亲往拜会。苏轼见图,赞叹不已,思潮涌动,笔下有神,欣然作诗八首并序,题于图上以志。
十七年后,苏轼贬官岭南,途经虔州登上八境台,见此地着实风光旖旎,妙不可言,深感原诗“未能道其万一”,于是补作了《八境图后序》。“当年孔南康,八境罗画屏,东坡题妙句,一一传其名。”从此,八境台成了历代文人墨客唱和不绝的诗画台,孔宗瀚所绘的八景与苏轼的《虔洲八境图八首并序》珠联璧合,这段佳话开创了赣州乃至中国八景文化的先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了“八景”文化的发源地,扬名海内外。
一层、两层、三层,边爬石台,我边思索,八境台与苏轼是不是也有一种缘?苏轼在赣州时间虽短,留下的故事却很长。在这里,他思考着自己雪鸿泥爪的人生,有年少得意,有官场沉浮,还有人生如梦的初醒……一路烟雨凄然的他,到了赣州,让他备感温暖,官绅士子对他特别友好,文朋诗友对他非常敬重,从沧桑历尽到淡然相对,他感叹:宦海沉浮已如昨日黄花,友谊至交才能亘古不变。
我站在八境台的顶层,极目远眺,章、贡两江汇合处的风景尽收眼底,茫茫赣江,水天一色。远处山间田舍烟云缥缈,近处街坊鳞次栉比,让人有时空穿越的感觉。900多年前,是什么样的感悟让苏东坡写出那么精彩的妙句,以至后人无法逾越……(临沂七村 王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