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绿舟

版面概览

上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酿出了一坛好酒

历史是一瓮酒,说得准确点,是一瓮没有提炼过的“酒糟”,尤其是中国历史经过了五千年的贮藏沉淀,那酒糟里糅入了太多元素,精芜并存,五味杂陈。金牌编剧刘和平,哦不,“酿制大师”刘和平,在前些年将康熙、大明年代的酒糟启封,操作的不仅仅是“新瓶装旧酒”的简单工序,而是去芜存菁,借古喻今,将原本粗劣难咽的酒糟调配出了让今人欣赏的口味,引来荧屏外的如潮好评。他再接再厉,又献上了《北平无战事》这坛佳酿。创作7年,撤资7次,堪称一波多折。就是在剧名上,也一再变动,坎坷多磨。

据悉,作为刘氏“王朝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本剧原名《最后的王朝》,这也是刘本人喜欢的名字,可最后,却被定下了现在这个既有点文艺范儿,又有点“套改”味的名字。电视剧固然拍得精彩好看,但刘氏并不满足和停留于此,挟荧屏成功之余威,一鼓作气,又亲自操刀,将剧本打磨成了同名小说,可谓及时之雨,解了影视片粉丝兼小说迷于一身的文青们的瘾。本人就是其中之一,看完电视马上又捧起刘大师小说,一路读来那叫一个酣畅淋漓哦!

“历史真实与艺术技巧完美结合”、“艺术高度与思想深度臻于一流”……加在《北》这部历史剧和小说前的赞誉已经够多,咱就不锦上添花了。我只想重申的是,刘和平为期待已久的“酒徒们”,成功开启的这壶好酒,可以说是既有陈年佳酿的浓郁,又有应时新品的爽口,为我们翻开了一段令中国人既熟悉又冷僻的历史。虽然名为“无战事”,但我们从刘和平的镜头、笔触下,还是感受到了1948年北平城里无处不在的硝烟,隐藏在各条战线、各个阵营,各种利益圈里的战争,这种肉眼看不见的战争,其实比枪林弹雨血肉横飞更惊悚。

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往往是多义性的,仁智各见,《北平无战事》也不例外,它无疑还是一坛“多味酒”。全篇洋洋大观中,除了国共内战、反腐等这些政治主调外,还有人视《北》为经济斗争的教科书,还有人从时代大动荡中窥出了人性的抉择和纠结,更有文青从廖凡的台词里品出了文艺范儿。看来,刘和平在“酿酒”事业上还擅长中西结合,他愣是把专属洋酒中的调和工艺,引用了过来,将一坛国货原味酒,调成了能让不同的人咂出不同滋味来的鸡尾酒!

说它是个“鸡尾酒”,也未必完全准确,《北》更像是一部男人的故事,是由一批剧里、小说里的大男人专门献给荧屏外、书卷外的男人们的“特供酒”,但是,它又不属于“三斧头”的重口味,绝不辛辣粗糙。即便其中也有男欢女爱,也有恩怨尔汝,但那是派点缀用的,绝非主流,其目的还是为了烘托那些男人的形象和故事。乍一看,《北》这坛酒色泽并不夺目,乍一尝,它也并不冲鼻刺激,它的劲道在后头,是慢慢地暖了你的胃,渗入了你的心,渐渐地让你动情,让你揪心。现在不是有个潮词么,说是“低调的奢华”,挪用一下,一个有涵养的纯爷们,也应该有着那份低调的大气,优雅的从容,也应该品味陈酿佳酒,看《北方无战事》这样的好故事,因为只有如此的醇正馥郁,才能让你唇齿留香,回味无穷。(东盛 张渊)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