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加强党对退役军人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南码头路街道秉持“尊崇军人、关爱军人、服务军人”的理念,于2019年成立了南码头路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南码头路400号)。此外,通过各居民区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政策咨询、便民服务、远程帮办、信息采集及悬挂光荣牌、岗位介绍等家门口服务,并开展优待证申领发放、就业创业扶持、走访慰问、帮扶解困、信访接待、权益保障等事务性工作。
截至7月底,辖区内退役军人共计2505人,其它优抚对象共计79人。各级退役军人服务站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常态化联系服务对象,完成普遍性联系17500余人次,其中联合居委上门走访重点对象309余人次。
打造退役军人“服务家园”
基础服务站
辖区内现有街道级退役军人服务点2个(南码头路400号、浦三路111弄39号)、居委退役军人服务站27个,日常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截至7月底,街道服务站累计接待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咨询、诉求办理等331人次,解答政策疑问、协调解决生活困难,重点跟进退役军人优待项目、优待证补换、医疗帮困补助等高频问题。
特色服务站
辖区内创立园区型服务站1个(“南风乐业港”退役军人服务站),特色服务站点2个(戎“码”双拥家+、戎“码”睦邻家+),开展经常性组织政策宣传、健康讲座、特殊对象走访慰问、立功受奖关心激励等各类专项服务,不断延伸退役军人服务半径与触角。
“南风乐业港”退役军人服务站:2024年7月投入使用,聚焦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培训等方面开展工作。融入“15分钟就业服务站”,提供就业创业扶持、权益维护、技能体验、远程帮办等多元服务。着力提升退役军人创业创新能力,构建“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时代工作格局。
戎“码”双拥家+:2024年8月投入使用,依托“临沂七村养老便利店”,为退役老兵专属打造“怀旧温馨小屋”,内嵌“退役军人谈心室”“悦读角”“影音室”“活动室”等功能,聚焦退役军人养老、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展工作。今年已常态化开展心理咨询服务5场、放映红色影片6场。
戎“码”睦邻家+:2025年4月投入使用,以“模范老兵”为纽带,树立首批8位“银锚领航员”,推动邻里关怀与社区养老资源互嵌。通过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等,助力老兵从“被关怀者”转变为“服务领航者”,丰富社区养老的可持续模式。今年已常态化开展邻里活动20场。
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
街道戎“码”志愿服务大队下设5支分队,致力于以实际行动在弘扬爱国精神、增强国防意识、培育青年一代、参与社区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志愿活动40场,近620人次参与。
“戎码追锋”志愿队:是一支扎根街道及各居民区,以优抚对象群体为核心力量组建的志愿服务队伍,其成员主要包括来自相关条线的干部以及热心公益的志愿者,队员们凭借自身的经历和热情,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截至7月底,队伍规模已发展至109人,成为社区服务中一支充满活力的志愿队伍。
“戎码金梁”思政队:由街道及各居民区中属于优抚对象及其家属的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组成。自队伍筹备组建以来,街道便高度重视,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通过广泛的宣传、深入的调研以及严格的筛选,吸引了众多热心公益、富有责任感且具备一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人员加入。截至7月底,这支队伍的人数已达到37人。
“戎码榜样”讲师团:是一支以辖区内优抚对象为核心力量,聚焦公益宣讲、传递正能量的特色队伍,其成员均由热衷公益事业、具备良好表达能力且擅长讲述自身经历或时代故事的优抚对象自愿报名组成,截至7月底,队伍人数已达18人,成为社区思想引领和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
“戎码先行”兵支书:“戎码先行”兵支书队是一支以退役军人身份为鲜明特征,活跃在街道及居民区基层治理一线的骨干队伍,由3名兵支书、1名兵主任和6名兵委员组成。截至7月底,队伍总人数达10人,成为推动社区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的重要力量。
临沂六村“小红星队”:2016年1月,在居委倡导下发起并创建的特色双拥队伍,主要由8至15岁少儿组成。取名“小红星队”意在引导、激发少年儿童拥护人民军队,不断奋发进取,争做时代新人。今年已累计开展双拥主题活动15场,近350人次参与。
戎“码”绎声 合力推进双拥工作
八一军旗红,初心映山河。近年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双拥“戎”品牌为导向,融入“码”头元素,通过创新演绎,发出双拥新声。同时整合、集聚各类资源,从站点建设、队伍培育、主题活动、特色亮点等多维度打造“戎码绎声”双拥品牌。
火红的八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街道及各居民区共同携手开展系列活动,用真诚与热忱向最可爱的人致敬,让军魂永驻心间,让红色基因在邻里间代代相传。
创新双拥实践 共话强军梦想
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潮涌浦江·见证初心——武警部队里的八一课堂”双拥共建活动。通过“国防实景课堂”,大家对这支光荣部队的成长历程与辉煌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西三居民区学生代表为“银锚领航员”老兵及现役官兵佩戴红领巾、赠送手写祝福卡,阳光家园的学员们则献上了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
活动现场,退役老兵及现役战士接力分享了新时代强军征程的个人成长奋斗足迹,两代军人的心声交汇,生动展现了人民军队从筚路蓝缕不断奋勇前行的光辉足迹。
此外,街道积极推动技能培训资源结对共享,开辟“技能拥军”新路径,精准赋能部队文化建设,共建企业为部队每位战友们拍下“八一”留念照。
重温军旅生涯 共筑童梦军魂
东三居委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辖区青少年前往临沂消防和武警某部开展了一场军地共建国防教育课堂活动。消防官兵详细介绍各种救援器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并通过现场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武警驻地官兵带大家参观部队营区、荣誉室和班排宿舍,讲述部队的发展历程和英雄事迹。这场军营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军营的热血与激情,也让他们对军人的训练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智慧助老 健康拥军
东方城市花园居委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共建单位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退役军人及军属开展了“智慧助老,健康拥军”健康公益活动,以专业服务和暖心关怀致敬“最可爱的人”。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高龄老兵使用手机完成线上挂号、报告查询等操作,助力跨越“数字鸿沟”。在家庭急救技能科普环节,医护专家针对居家场景,演示了止血包扎、中暑应急处理等实用技巧,并赠送家庭急救包,有效强化了军民家庭应急能力。
忆峥嵘岁月 绘强国愿景
临沂八村(二)居委退役军人服务站邀请社区退役军人、青少年、居民等代表一同共忆军旅岁月,共话强国梦想。海陆空三军退役军人代表们结合亲身经历讲述峥嵘岁月,深深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空军老兵顾德元展示了珍藏多年的飞机模型,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军人的责任与担当。点心班的学员为退役老兵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点心,纷纷表示要以老兵精神为指引,携手共建和谐社区,共同为实现强国梦凝聚力量。
军民同心 声情传递
东盛居委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军民同心,声情传递”主题手工活动,邀请辖区20余名退役军人与青少年齐聚一堂,共同参与手工制作对讲机,搭建起跨代沟通的桥梁,用指尖温度传递军民鱼水情。各组通过自制对讲机完成“红色密码传递”游戏,用摩斯密码拼出“强军有我”的铮铮誓言。
红色记忆 薪火相传
六里三居委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辖区退役老兵与小朋友们开展“红色记忆,薪火相传”主题活动。老兵们首先深情讲述峥嵘岁月中的从军故事,随后进入“时光信箱”环节,老兵与孩子们在明信片上写下对彼此的诚挚祝福,通过“盲开”交换心意,传递了跨越年龄的敬意与关爱。
双拥共建是服务强军兴军的重要抓手。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将依托滨江资源优势,持续深化“戎码绎声”特色品牌建设,将其打造为凝聚军心民心、巩固国防后盾的坚实平台。同时,街道各级退役军人服务站也将继续搭建好军地交流及服务平台,优化服务,强化保障,持续提升辖区内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军人军属以及共建部队的幸福感。
(供稿:退役军人服务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