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身边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1530户居民变身“设计师” 让小区广场全龄共享

彭浦镇永和三村中心花园广场焕新亮相

中心花园广场焕新亮相

□记者 冯嘉敏

初夏时节,彭浦镇永和三村中心花园广场焕新亮相,一幅全龄友好的社区图景徐徐展开:紫藤花架下,银龄居民闲话家常;儿童活动区,孩童嬉戏追逐;书法长廊间,邻里驻足品鉴……这项承载着民生温度的“民心工程”,正是彭浦镇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鲜活注脚。

“真的是改到我们心坎里去了。”居民的由衷点赞,印证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成效。在此次改造中,居民深度参与到改造方案设计的全过程,真正成为社区更新的“设计师”,让每一个需求都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实景。

党建赋能破题

一场座谈会撬动多方合力

“此前花园年久失修,长廊顶部经常会掉水泥渣,设施老旧,下雨天积水严重,大家都不愿意来。”永和北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亦迅回忆道。像许多老旧小区一样,永和三村面临着公共空间功能退化、安全隐患突出等“老大难”问题。社区“三位一体”虽然也会进行安全维护工作,却受制于资源有限的现实困难,很难从根源上彻底解决问题。

转机始于彭浦镇一场片区社区治理座谈会。这一由镇党委牵头搭建的协商议事平台,有效破解社区层面“小马拉大车”的治理困境。当永和北第二居民区党总支将中心花园改造诉求摆上议事桌时,镇相关部门迅速响应,1530户居民的期待就此照进现实。

居民来当“设计师”

“金点子”变成“实景图”

“攀爬坡要带缓冲带”“紫藤架既要美更要安全”“能不能办摄影展”……在走访调研和意见征询会上,居民们的“金点子”如春潮涌动。镇领导班子成员多次深入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带着相关部门和设计团队数易其稿,居民们的诉求不断被吸收。

在长廊改造方面,针对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的突出问题,施工中果断更换为钢结构一体式结构,不仅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更为文化长廊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广场设计充分融合居民休息、文化展示和活动需求,采用高品质塑胶材料确保安全性能,精心打造舞台以满足文艺演出需求,将绿化与座椅巧妙结合提升设计美感,并融入独特的“永”字设计元素,与小区整体色调相得益彰。儿童娱乐设施特别设计了攀爬小斜坡,成为孩子们的欢乐天地。紫藤花改造则通过科学修剪和金属架子支撑,既保留了美景,又提升了安全性。

“哪该修?哪该改?居民最有发言权。”赵亦迅向记者介绍说,社区让居民全程参与到设计、监督和评价的各个环节,这种“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民主治理模式,既保证了改造质量,又极大地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匠心雕琢细节

全龄友好空间升级

经过数月的精心设计与施工,5月1日,永和三村中心花园重新对外开放。居民惊喜地发现,原先锈蚀的钢筋结构被全面更换,广场的积水问题不仅得到根治,还铺设了蓝灰色的跑道、彩色的攀爬点,儿童活动区、老年休憩区满足了全龄需求,永和八法书法科普台、摄影作品连廊等设计的加入,让公共空间成为传播社区文化的新载体。

5月7日,新改造的广场举办了首场便民服务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踊跃参与。居民们在这里享受贴心服务、交流互动,沉浸式感受改造后广场的实用性和功能性,真切感受到家园发生的变化。

从花园到社区

治理升级的连锁反应

除了中心花园改造这一亮点工程,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治理项目也在社区落地生根。去年,小区增加了100多个非机动车充电桩,有效解决了居民充电难的问题;建筑垃圾厢房也进行了全面改造,改善了小区的环境卫生状况,使垃圾处理更加高效便捷;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17个楼栋已完成适老化改造,适老设施网络正加速成型。

永和三村花园改造的成功实践,生动诠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彭浦镇通过建立健全民意收集、问题交办、效果反馈的工作闭环,让社区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居民的热情参与,让改造更贴合实际需求。”彭浦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彭浦镇将继续巩固这一做法,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社区治理各环节,让更多“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