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嘉敏
七月申城,热浪翻涌。每天清晨7点,王大龙已将当日首批快递包裹整齐码放在电动车上,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对他来说,这辆每天陪着他走街串巷的电动车,承载的不仅是包裹,更是一份治理责任。
过去,他的眼中只有待配送的门牌号。如今,作为幸福综合网格的“暖新凝聚员”,那些摇晃的窨井盖、堆杂物的消防通道、独居老人家未收的牛奶箱,都会让他的车速慢下来。在小镇街巷间,他还有个更响亮的称呼:“嘿!侠客”志愿者团队召集人。
快递小哥成为治理“新”力量
2014年,王大龙穿上工装,当起了一名快递小哥。“以前觉得每天准确无误把包裹配送到居民手中就是履行责任了。”王大龙回忆道,“随着镇里开展了一系列关心新就业群体的活动,我慢慢意识到,身为快递员,能做的远不止这些。”
近年来,彭浦镇积极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幸福街区党总支依托全国最美户外职工驿站,为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开展了一系列关爱活动。王大龙在这里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与认可,参与社区治理的想法也愈发强烈。2022年,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街区党组织对我们特别关心,看到党员在社区服务中总是冲锋在前,为居民排忧解难的身影,我深深明白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为群众多办实事、多解难题。”王大龙说。
2024年,随着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的开展,王大龙积极响应,成为街区“一网双梯十二员”中的“暖新凝聚员”,这个身份让他开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一次帮扶 催生一支志愿队伍
2024年7月,一次意外的帮扶,让王大龙有了新的想法。
当天,酷暑炙烤着大地,王大龙在回快递站点的路上,发现三泉路消防队门口躺着一位老人。老人面朝下倒在滚烫的地面上,额头渗着血,手臂无力地颤抖着。“当时气温极高,老人情况危急,我只想着救人要紧。”王大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他迅速搀扶老人到树荫下,掏出包里的矿泉水喂老人喝水,并拨打了110和120。
这次善举不仅挽救了一位老人的生命,更让王大龙萌生了一个想法: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群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快递员每日穿梭于大街小巷,与居民熟悉,对社区环境了如指掌,何不组织一支志愿者团队,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社区治理中来,帮助更多的人?
这个想法得到了同事们的积极响应,“嘿!侠客”志愿者团队应运而生。
从“随手公益”
到“治理先锋”的转变
“最初只有5个人,都是平时一起送快递的兄弟。”刚成立时,团队成员利用配送间隙做些“随手公益”:帮独居老人丢垃圾、捡到钱包送还失主、清理堵塞的下水管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逐渐汇聚成一股治理暖流。
今年,随着党建引领“多格合一”工作的推进,彭浦镇通过区域化党建项目链接资源,这支“在路上”的队伍逐渐发展到23人。他们的行动不再局限于“随手公益”,而是逐渐成为社区治理的“先锋力量”。
7月2日,三泉路人行地道口栏杆设施被撞坏,团队成员在配送途中发现后,立即拍照上报给网格,“要是电瓶车通行速度过快,很容易撞到栏杆上。”网格工作站迅速响应,联动多部门赶赴现场处理,第二天就完成了修复工作,消除了安全隐患。
少年村路415弄是一条狭窄的双向单车道,却常被违规停放车辆挤占成“单行道”,行人、电动车与汽车通行受阻。王大龙积极向幸福综合网格反馈并提出改善建议。幸福综合网格迅速联合幸福实业有限公司、园区物业管理方、城管等多部门对违规停车进行整治,并计划明年安装闸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场中路与三泉路交叉口的右转车道常因与直行车道共用而拥堵不堪。团队成员在配送过程中发现了这一问题,向网格提出分灯通行建议。幸福综合网格提交联席会议商议后,后期和交管部门协商具体处理措施,对信号灯的控制时长进行调整,提高通行效率。
“我们不仅是快递员,也是这个网格的一员,哪里有问题一眼就能看出来。”王大龙坦言。
“三重身份”的使命与未来
2024年11月,王大龙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他对“预备党员+网格员+快递员”的三重身份有了更深的理解:“每天穿行在社区里,我既是服务者,也是守护者。”如今,他的工作不只是送快递,更是送服务、送温暖。
谈到未来,王大龙有两个朴素而真挚的愿望:一是希望更多新就业群体加入治理行列,共同为社区贡献力量;二是希望能够借助更多平台,让“嘿!侠客”团队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让他们的行动影响更多人。“我们天天在路上,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也能第一时间传递温暖。”在彭浦镇的街巷间,他和“嘿!侠客”团队成员仍在继续履行他们的使命,这份从车轮上“跑”出来的治理故事,正随着党建引领的脉络,书写更温暖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