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彭越浦

版面概览

上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夏夜乘风凉

文 王柏南

普通话的“纳凉”,上海话叫“乘风凉”。每到闷热的盛夏时节,儿时乘风凉的一幕,就会不由自主地呈现在眼前。

盛夏时节,酷热相伴,让人心烦。每当夜晚,火辣的太阳收尽最后一抹余晖,夜幕徐徐降临,深蓝色的苍穹空旷深邃,暮色弥漫。此时,天空中的星星闪烁,圆月高挂,劳累一天的人们吃完晚饭后全都从闷热的家中跑出来乘风凉。乘风凉成为盛夏时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弄堂里、街巷边,凡是空旷的地方,都是乘风凉的可选之地。乘风凉之前,先要用铅桶打来自来水和井水,在地上一遍遍浇洒,使其散去阳光曝晒后的热气。然后抢占地盘,早早搬出板凳、竹椅、躺椅,还有人用两条长凳上搁一块门板,铺上竹席,俨然是一张舒适的单人床。

老人们吃完晚饭,慢悠悠地走出家门,在已占地盘的椅子上坐定后,那布满老茧的右手拿着蒲扇,开始不停地摇晃扇动,不时将停在自己身上的蚊子驱赶。扇子周边拂出的微微小风,缓缓触拂耳际,带来一天中最悠然时刻。偶然在空中掠过一丝穿堂风,闷热的夏夜,能享受到大自然恩赐的凉风时,倍感舒心。

乘风凉是民间最好的交际天地。家人邻里之间、男女老少之间、亲朋好友之间,说新闻、讲聊天、道老古,天南地北、家长里短、邻里风趣、人情世故,有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尽的趣味。正如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中“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所述,夏夜纳凉时,能有亲人、朋友集聚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是最悠然惬意的时刻。

而此时,小孩子们却另有一番景象。他们童趣天真,个个闲不住、坐不牢,似乎不怕炎热,三五成群、嬉戏奔跑、追逐打闹、汗流浃背,有的围在一起下军棋……

偶尔有人从井中用绳子拉上一个竹篮,从中取出井水冰镇的西瓜,将其剖开,切成一片一片,置于果盘中,一家人或几个知己一边乘风凉,一边品尝这凉透爽口的西瓜,那甜蜜蜜、凉丝丝的味道一触动味蕾,便直逼心田,真有“冰泉浸绿玉,霜刃破黄金,凉冷消晚暑,清甘洗渴心”之感。品味井水冰镇的红瓤西瓜,堪称夏日烟火气里,平民百姓的顶级待遇和奢侈享受。

时光流逝永不回,往事只能供回味。如今,夏夜乘风凉的习俗已经一去不复返。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空调,挂壁式、立柜式、吊顶式、变频的、智能的、分体式、中央空调……五花八门、应有尽有。26℃的恒温,连续不断的凉风,造就了室内凉爽的小天地。看电视、玩手机、品咖啡、喝冷饮、赏果品,尽享自由舒适的休闲空间。

慢品人间烟火,闲观岁月悠然。随着时代变迁、家用空调的普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乘风凉的景象已经渐行渐远,但儿时的纳凉习俗、悠久的传统文化,仍旧在老一辈的脑海里荡漾回旋……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