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共同家园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导师+“治”囊团双驱赋能社区自治

近日下午,天目西路街道举行楼组导师聘任仪式暨营造坊活动。

会上,街道办事处分管副主任为区美丽楼组和区美丽楼组先进个人颁发铭牌和证书,自治办负责人为“楼组‘治’囊团”“楼组导师”代表颁发聘书。

“治”囊团成员铁新居民区书记王伟、新桥居委会主任黄雯分别从党建引领楼组建设、“三会”视角看楼组活力营造等角度谈了心得体会,分享了工作经验。

“导师”代表铁新楼组长徐维星、新桥楼组长于国芬,介绍了自己的楼组自治故事。楼组长徐维新虽已年过花甲,却主动开展楼组建设,带领居民完成楼道微更新;楼组长于国芬退休后,发挥老“艺术家”影响力,带领居民参与楼组志愿服务,开展各种楼组艺术活动。

这几年来,天目西路街道的楼组建设是如何扎根基层治理,聚齐社区力量的呢?我们归纳了楼组工作“治”方法。

今年,街道以强基础、建人才为目标,抓好楼组队伍建设,以“楼组自荐、居委推荐、街道评优”为方式,建立了年度“楼组导师”智库,12个居民区共有44名优秀楼组长、楼组骨干入选其中。

同时,街道遴选了6位优秀的居民区书记、居委会主任作为代表,组成首届“楼组‘治’囊团”队伍,为社区楼组建设保驾护航。“楼组导师”+“楼组‘治’囊团”队伍的组合,进一步优化了天目西路街道的楼组队伍结构,形成双驱动力,夯实了楼组建设基石,有效助力楼组自治建设向前发展。

治项目:楼组改造,“阿拉”说了算

多年的耕耘,楼组长们已经形成一套楼组工作心得,楼组建设中,他们进行“三步走”:第一步收集居民需求发现问题,第二步楼组会议讨论可行方案,第三步申请街道自治金项目扶持。

2021年至今,天目西社区的楼组大大小小的“微更新、微改造”项目有34个,12个居民区楼组项目都交给居民来定,社区治理居民全程参与,“阿拉”老百姓说了算,社区治理可谓遍地花开。

治肌理:楼组生态呈现,“添”、“睦”合力

注重将楼组建设工作与调治社区肌理结合,挖掘楼组内的“最美微光”,关注平凡人的好事,注重吸引青年力量参与“美丽楼组”建设,形成楼组“和睦”的生态,构建熟人社区,增添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广度和深度。

对于停车难、楼道堆物、高空抛物等社区治理问题,发挥好楼组“治库”作用,而居民区党总支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好指导保障工作,引领社区各方聚合力,打造出更和谐美好的楼组生态环境。(自治办)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