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一个目标 三个愿景 三个行动

——天山路街道打造“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规划侧记

□特约记者 姚志康 整理报道

上海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发展理念中,提出了“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的规划概念。长宁区于2020年制定了《上海市长宁区单元规划》。天山路街道围绕长宁区建设国际精品城区的目标定位,针对社区“二元结构”特征,聚焦“补齐短板、回应需求、服务民生、凸显亮点”的规划硬核,全力做好“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规划工作。

坚持“四个注重”统筹形成合力

街道在推动“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规划中,坚持“四个注重”:一是注重提高认识。街道党工委先后组织学习《上海总规2017-2035》《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长宁区“十四五”规划》等文件,明确工作方向、依据标准与具体要求;二是注重形成合力。建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各职能办公室、营邑规划公司、社区规划师团队等多方参与的工作专班,配齐配强工作力量;三是注重系统安排。将“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纳入街道重点工作项目,党工委定期听取专题汇报,精心谋划工作举措,有序推进规划落地。四是注重制度保障。主要领导牵头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分管领导带领业务科室落实行动规划、动态跟踪、宣传推广和总结评估机制,确保工作无缝衔接、环环相扣、有序有效。

遵循“四个坚持”确保调研深入

街道在调研工作中始终遵循“四个坚持”,确保调研深入,确保调研结果充分体现全过程民主,为规划落地提供精准依据。

“四个坚持”:一是坚持需求导向。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充分听取辖区居住和就业两类人群的意见建议,其中,居住人群对医疗、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有较大诉求;就业人群对绿地公园功能提升有较大诉求,在本次规划制定过程中,均有针对性地回应落实。二是坚持公众参与。通过各种宣传媒介,推动“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宣传进楼宇、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两新”组织,提升规划知晓度,提高各类群体参与社区共建积极性。三是坚持资源整合。梳理出《天山路街道现有设施情况表》《天山路街道待征收、开发地块建设项目表》等7类资源清单,切实摸清家底,绘制形成辖区潜力地块分布图。四是坚持专业赋能。聘请社区规划师,全程跟进指导,发挥社区规划师在城市设计、塑造特色风貌、打造品质生活等方面的专业作用。(下转2版) 上接头版

街道在全面调研和综合研判基础上,提出以“一个愿景、三个目标、三个行动”为核心的美好蓝图,并制定“一套实施项目清单”,形成“一图一表”的行动纲领,指导街道未来发展。明确“一个愿景、三个目标”。结合街道资源禀赋,规划提出“一个愿景”(时尚商圈、活力天山)、“三个目标”(人人乐享的幸福家园、互惠共融的活力街区、多元开放的时尚高地)。明确三个行动指南,即“幸福家园惠人人行动、活力街区促融合行动、时尚高地显亮点行动”。明确实施项目任务,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聚焦服务、出行、居住、休闲、就业五个板块需求,确定61项实施项目,其中,第一类“十四五”期间完成的项目50个(含2个X类补短板保基本项目),第二类“十四五”期间启动的项目10个,第三类项目1个。

“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天山路街道将乘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东风,谋定“快”动,鼓足干劲,凝聚合力,全力推进“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为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和长宁打造国际精品城区贡献天山的力量。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