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938户涉改家庭100%改造

□特约记者 姚志康

去年抗疫最紧张时刻,记者采访过靠居民自治完成封闭式管理的紫云小区。当时,小区里居民楼脚手架包裹,一片大工地。时隔20个月,记者再度踏勘,眼前豁然开朗。楼栋脚手架脱卸,所有通道沥青路面摊铺完毕;南大门垃圾厢房竣工投用;小区里的晾衣架别致新颖;南北大门栅栏安装完毕;绿化带、充电棚虚位以待,只待栽种或安装。这一切告诉记者,紫云小区“非改+拆违+精品小区”的“三合一”民生工程即将大功告成。

非改任务最吃重

11月1日下午,记者如约踏进紫云居委会办公室。书记李延平和主任于桂华一起接待记者。对于非改记者不陌生,自2017年10月,天山、天义和紫云三个先行试点小区的10幢非改楼开工起,一直跟踪报道。紫云居民区的非改任务最重,全小区16幢老公房中15幢涉改,占全街道92幢的16.3%;957户居民中938户涉改,占全街道5500户的17.05%。2021年3月,在街道统筹下,叠加进行精品小区建设。

据记者掌握情况,别说天山路街道范围,就是全区乃至全市的涉改小区,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居民配合,百分之百完成改造。总会有那么几户人家由于这样那样的欲求不能满足而不签字,致使施工绕开这些“问题户”。紫云居民区不例外,在今年9月份已完成936户的改造施工后,还有2户“搁浅”。其中1户是因另一户阻碍而被动“搁浅”。

“阳光照到每一家”

书记李延平对记者说:“这两户占938户的比例是0.002%,居委会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宣称全面竣工,但是,我们不愿看到这两户人家游离在这桩政府惠民实事项目之外,要让政府的非改阳光照到每一户家庭。”

“那最后这一户是怎么做通思想工作的呢?”记者追问。主任于桂华告诉记者,首先是邻里居民配合居委做思想工作;其次是居委会不计前嫌,施以援手。群众的舆论让那位“转不过弯”的户主思想转了弯。有的说:“侬狮子大开口不切实际,不要做梦了,醒醒吧!”有的说:“不要你出一分钱,扩大面积,帮你装修,还能办出产权证,嘎好事体侬还不满足?”还有的居民指责道:“侬不同意施工害了隔壁邻居,不作兴的!”

居委会瞅准时机再度上门,帮这户家庭找好了临时存放家具的地方,“堡垒”就此攻破。国庆长假结束,施工队开进这最后的两户施工。本月底有望竣工入住。紫云居民区靠党建引领非改、拆违、精品小区建设叠加展开,涉改100%完成,创下全区第一的业绩。

党员带头拆违建

说起本小区的拆违,主任于桂华介绍说,主要集中在沿天山路的三排楼栋,这三排房子都是一梯八户,户型小,设施差,共涉及底层54户人家。基本都在围墙里搭建小房间,有的盖个卫生间,以缓解住房紧张的困难。

下转3版(上接头版)

非改开始后,首先碰到的就是拆掉违建,否则无法施工。党总支首先召开党员大会,还是发动党员带头,楼组长带头。党总支、居委会一边宣传动员,一边寻找临时存放家具场所,帮助拆违后居民安顿家具用具。帮助纯老家庭、独居老人户寻找过度房源,并帮助他们搬家。虽说开始,部分居民有抵触,但最终顾全大局,配合拆违。其间,没有发生一起上访投诉事件。于桂华说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这些“一梯八户”的住家,以往居委干部上门,他们从不邀请干部进家门,都是站在门口跟你对话。因为家里几乎没有落脚地,而且乱糟糟的,都不愿意让外人看见自家的窘迫。自从回迁后,家家窗明几净,而且更换了家具,居民们都会热情地邀请居委干部进屋坐坐。现在的群众工作也比过去好做多了。

寻求外援促推进

在非改推进中,小区里有一户支内返沪的困难家庭。对照搬迁过渡政策,他家享受不到,但这家的情况确实特殊。户主如拒绝施工将会影响上下左右9户人家的施工。怎么办?李延平认为,政策是“死的”,而办法是“活的”。他想到了“外援”,他找到共建单位农行虹桥支行和一家中介公司。中介提供了短期租房的房源,而且远低于市场价,农行与这户11岁的在读女孩建立结对助学关系,并给予针对性的经济资助。使这个楼组的施工顺利推进。

说起叠加精品小区建设过程。李延平说,也许是非改成效的扩大效应,规划图纸张榜公布后,没有反对意见,只有完善的建议。党总支、居委会在征集居民意见后,将道路旁、绿化带边上的晾衣架从60个增加到120多个,并挖尽潜力,增加停车位和电瓶车充电位。

眼瞅着精品小区工程即将竣工,两位居民区领导喜忧参半。喜的是历经四年多的“非改+拆违+精品小区”民生工程胜利在望;忧的是焕然一新的紫云小区的无物业管理现状何时才能解决。据悉,街道正在筹措帮助该小区引入物业公司,彻底结束紫云无物业的尴尬相。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