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社情民意气象站“全过程人民民主”范本

□特约记者 姚志康 整理报道

11月4日下午,2021长宁区“初心讲堂”第16讲:深化新时代“凝聚力工程”,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天山路街道纺大居民区“社情民意气象站”成立20周年活动在天山社区文化中心举行。区委副书记纪晓鹏,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白雪茹出席会议。市、区有关职能部门、各街镇相关负责同志,本街道党政班子成员以及区内基层党组织代表近百人参加活动。

纪晓鹏指出,纺大居民区的“社情民意气象站”的发展历程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和凝聚力工程建设在基层的生动演绎。20年来,社情民意气象站围绕居民所思所盼,办好了一系列民生实事;聚焦工作堵点难点,探索了一整套运行机制;善于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了一盘棋的工作合力。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首提地,长宁要继续开展好基层实践,更好地发挥鲜活细胞的作用;更好地发挥灵敏末梢的作用,以自身建设铸造充沛战斗力,更好发挥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

天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余双表示,社情民意气象站将始终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的最大公约数”这一核心要义,进一步拓展凝聚力工程建设,结合数字化转型,创新联系、服务群众的方法,完善民意表达和“让民做主”的机制,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黄晓春,社邻家创始人闫加伟等各界专家学者聚焦社情民意气象站的社会意义,围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各抒己见。对话由上海广播新闻中心首席主持人秦畅主持。

现场举行了“长宁区第一批新时代上海党的群众工作创新实践基地——长宁实践实训点”授牌仪式。本次授牌的30个实践基地是分布在长宁城市基层党建体系上的重要支点,今后将为长宁区基层治理骨干队伍的培训提供实践支撑。

现场播放了《情系纺大20年》短片。短片回顾了四代纺大居民区党组织带头人和“气象员”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实绩,深入开展“六要素”居民自治工作法,打造新时代“纺大十景”的全过程,用一个个鲜活案例,带领大家穿越20年的“初心”之旅。20年来,社情民意气象站从纺大居民区起步,“气象员”从最初的30人扩展到全街道5000多人队伍。气象员们通过“相约星期四、说说心里事”以及民情室、民情卡、民情簿、民情箱、民情报、民意网等载体,及时掌握每天发生在社区的“急、难、怨、险、疑”问题及突发事件。构建起“气象信息员——居民区气象站——街道气象中心”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信息汇总归集——分流处置——督查督办”的联动机制。

经过20年实践积淀,纺大居民区两委一班人把居民需求变为工作职责,把服务变为制度,融入365天“全天候”工作中,由此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一个范本。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