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五色土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影视论坛

“主旋律”受追捧

——《功勋》观后感

文 连俊

前不久,东方卫视黄金档播出电视连续剧《功勋》,掀起一股“主旋律”观剧热潮。制片方不仅拍出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背后的故事和人生境界,还避免了平铺直叙的“传记样式”,让人物故事更直接,凸显其思想内涵。用总导演郑晓龙的话说,《功勋》力图细致描摹英雄人物的平凡之处、普通人的崇高人格,集中笔墨写功勋人物的“高光时刻”。让观众读懂功勋人物的卓越所在,读懂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和时代价值。播映呈现的效果是,观众看得懂,看得进,喜欢看。

《功勋》用不同的叙事风格讲述八位功勋人物漫长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就是流行语“高光时刻”。而这一“高光时刻”恰恰是人物对国家、对民族乃至对人类的贡献之所在。于敏:从少年、青年和中年三个时期,讲述他投身国防事业研制氢弹的故事。申纪兰:着重展现她首倡"男女同工同酬",并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经历。孙家栋:以无数次的试验失败为切入点,展现其永不言弃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李延年:作为一名连队指导员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表现出能文能武,战胜险阻的英雄气概。张富清:叙述其隐匿特等功臣辉煌业绩,甘愿默默奉献偏远山乡的感人故事。袁隆平:讲他一辈子躬耕田园,创造超级杂交稻,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故事。黄旭华:以核潜艇下潜极限为故事“核心”,展现了黄老心怀大目标,自主研发核潜艇的艰难历程。屠呦呦:展示她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全过程,并回答了人们对其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某些疑惑。

2015年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从拉斯克奖、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到诺贝尔奖,无留洋背景、无博士学位、无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屠呦呦一鸣惊人。屠呦呦说:“我在这个青蒿素药物上做了一辈子,非常希望它能物尽其用”。

值得一提的是,广电总局对参演《功勋》的演员有四个要求:其一德艺双馨;其二形神兼备;其三演技高超;其四英模人物本人同意。导演决定由周迅演屠呦呦,屠呦呦从不看影视剧,不认识周迅。好在屠呦呦的女儿认识,给妈妈这个大科学家补了一小节文艺课。看到女儿认可,她也同意了。在看了大量屠呦呦的影像资料后,周迅一来到片场,就立刻化身“屠呦呦”。观众看到了剧中呈现的“屠呦呦”,走路不看路,整天魂不附体的样子;除了工作上要和同事部下讲话,其余场合不爱讲话,甚至和丈夫也鲜有闲聊的轻松时刻;不会阿谀奉承,说话直来直去;受挫折不哀怨,获成功不骄狂……

饰演李延年的王雷,饰演于敏的雷佳音,饰演张富清的郭涛,饰演黄旭华的黄晓明,饰演申纪兰的蒋欣,饰演孙家栋的佟大为,以及饰演袁隆平的黄志忠,都是活跃在当下影视界的“大腕”级表演艺术家。然而,对待这部主旋律电视剧,他(她)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回顾创作经历时,他(她)们不约而同地说道,接受创作任务,战战兢兢,唯恐有损英雄原型,创作过程中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

八个单元,聚焦八个功勋人物,表达一个主题:讴歌国家栋梁、民族精英们忠诚、执着、坚韧、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境界。《功勋》做到了。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