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iscoll's怡颗莓”已成为本地消费者熟悉的高端水果品牌,黄底绿字的品牌Logo在一二线城市的超市随处可见。尽管品牌源自北美,但“怡颗莓”在中国销售的蓝莓均产自云南,其公司“卓莓”也在上海和云南分别成立了地区总部与种植基地。借助上海市长宁区与云南省红河州的东西部协作机制,卓莓在过去十年间通过产业帮扶,直接带动当地10余万人就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眼下,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卓莓又有了新目标:将云南种植的莓类浆果出口至中国香港、东南亚等市场,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全球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收益“大头”给农户
1872年,卓莓诞生于美国加州一家私人农场。150多年间,这家企业只专注经营4种莓类浆果:草莓、树莓、黑莓和蓝莓。在进入中国市场前,墨西哥是卓莓最大的莓类浆果产地。
时间来到2013年底,卓莓在中国云南注册了一家种植公司。最先种植的是最快一年就能产果的树莓,Driscoll's的品牌中文名“怡颗莓”也在这一时期诞生。这还只是卓莓的一次试水。真正让其下定决心深耕中国市场的是上海公司的成立,让这家有着百年企业正式开启了“云南种植、上海销售、全球研发”的产业布局。
2016年,卓莓将蓝莓作为开拓中国市场的主要品种。当时,中国蓝莓市场鲜有销售数据,甚至大部分咨询公司都没有较为完整的蓝莓进口和消费数据。
“这意味着市场远未饱和,是深耕中国市场的好时机。”卓莓资深财务总监顾颖芳说。
彼时,中国的蓝莓产地主要在山东、吉林等北方地区,种植的多为夏季蓝莓,果实主要用于制作果汁原浆,而非即食鲜果。
卓莓决定错位发展,云南成为首选地。气候与土壤优势是原因之一,企业的商业模式与自主可控的育苗机制同样重要。
卓莓分三步完成了在云南的本地化种植之路:租赁农田、自建农场、配套种苗;引进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的3家种植企业,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云南,建立高标准的种植体系;招募云南当地的农户,从零开始传授种植技术,包括如何修剪枝叶、如何使用化肥和农药,采摘后的蓝莓统一运回冷库储存,进而在市场销售。
这其中,小型种植户的种植面积可从2公顷起步,5公顷的种植面积属于中型种植户,10公顷及以上就能成为独立种植户。一些为卓莓提供灌溉系统、建造冷库的供应商也主动提出,希望加入卓莓的种植户行列。
供应商被产业链前端吸引,想成为种植户,原因一方面是“Driscoll's”在国际市场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则来自卓莓在种植户中推广的商业模式:统一提供种苗,农户严格遵守卓莓的种植标准,并保持农场的水质、土壤达标;采摘的果实全部交由卓莓销售,即便是有磕碰的次品也不可私自售卖,确保市面上所有来自卓莓种植园的蓝莓始终保持高品质。
更吸引人的是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商业种植模式。在销售分成环节,独立种植户的收益分成最高可达销售额的70%,能覆盖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土地租赁、农场建设、人工费用等各项成本。卓莓则将余下的收益用于种苗、市场营销、销售和日常管理的支出。这一模式为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回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当地农户参与,从而帮助大量的劳动力实现就业。
产业帮扶从“狗街村”开始
卓莓在云南种植蓝莓,故事始于2012年的一次市场考察。当时,卓莓总部一位高管来华,为品牌选择新的海外种植基地。带着两张信用卡,他走南闯北,最终在综合评估气候、海拔、水质和土壤等因素后,决定将云南作为莓类浆果种植的首选地。而这里恰好与卓莓最大的海外蓝莓种植基地墨西哥的纬度相近。
卓莓在云南的第一个种植园位于红河州历史名城建水县。在临安镇一个名叫“狗街”的村子里,卓莓租下了第一片农场。当时,看到颠簸不平的山路,大家都为蓝莓的物流运输捏了把汗。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脱贫攻坚,红河州的建水、石屏等地区相继建起公路,蓝莓的物流运输有了保障。卓莓则通过与当地村委会合作,租赁土地并向农民提供种植技术的培训,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实现脱贫,其中就不乏一些建档立卡户。
卓莓还为农户提供了灵活的就业选择,既可作为种植园的工人领取工资,也可承包土地成为种植户,获取销售分成。部分在狗街村就加入蓝莓种植的农户,现在已经承包了数千亩农场,还一路跟随卓莓到西双版纳等地建设新的莓类浆果种植基地,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在此过程中,卓莓也见证了农户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卓莓来到西双版纳的第一年,由于缺乏经验,到了蓝莓采摘的高峰期人手非常紧缺。于是第二年起,卓莓从广西、贵州等地聘请工人到云南,组成了一支季节性的“摘莓大军”。这几年,卓莓在西双版纳探索了“错峰用工”模式,不同民族的节庆期间都始终有稳定的劳动力,确保果实及时采摘,不误供应。
进军新蓝海
经过十年耕耘,卓莓在云南合作的主要种植户已超100家。除了3家外资企业,其他90余家都是本土种植企业,大部分都从小种植户白手起家。随着卓莓的到来,云南在过去十年间逐步成为全球莓类浆果种植的重要基地,也吸引了相关产业的投资热潮,农药化肥、灌溉系统和其他配套业务企业纷纷开始投资当地。
卓莓负责人介绍说,在上海的超市,一盒125g的蓝莓售价根据品牌差异,同样大小的果粒有12.9元、15.9元、19.9元、23.9元等不同价位。“怡颗莓”在其中属于高端水果,价格偏高。这一市场定位并非“拍脑袋”的决定,而是根据蓝莓的糖度、硬度、产量和冷链物流效率等多方因素做出的决策。
眼下,卓莓在云南的莓类浆果产量已达每公顷十几吨,领先于其他同行。每亩的固定资产投入达到8万元,意味着建造一座100亩的标准化种植园,前期投入就要800万元。尽管初期投入较大,但长期来看,这一做法反而为企业保持了竞争力与口碑。
卓莓始终专注鲜果市场。据了解,鲜果种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遇到土地成本、劳动力缺口和消费者接受度等方面的挑战。低价竞争、知识产权侵权、资本干预等市场现状也容易困扰企业。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蓝海,卓莓一方面持续加大在华研发投入、建立实验室,并计划借助机器人等新技术完成扦插、农药喷洒、营养液输入等环节,同步建立废水回收处理体系,目前已实现了蓝莓的全程无土栽培。
接下来,卓莓还计划扩大蓝莓、树莓和黑莓的种植与销售,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顾颖芳说:“或许这就是下一片蓝海。”(街道营商环境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