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姚志康
要不是从“长宁天山”公众号上看到“天山茶市‘当家人’的暖‘新’之路”一文,记者还不知道天山茶城已建立了党支部。常静作为业界精英早有耳闻,但,担任基层支部书记多少有点意外,这便萌生采访的念头。在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周荣引荐下,记者踏入身居天山茶城一隅的“上海市长宁区茶叶学会”的办公地,对常静进行了采访——
因“茶”跨界改行
常静,一位85后的东北姑娘,新上海人。常静是南京艺术学院影视编导专业本科毕业生,虽在央视实习过半年,但没能激起她往影视编导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兴趣。用她自己的话说:“同期实习的其他三位实习生,不是北影的硕士,就是海归艺术专业硕士,我拼不过他们,我得改赛道”。
记者问她:“你是怎么想起来投身茶行业的?”
“说来冥冥之中是天山茶城作了引导,我的外祖父居住在离茶城不远的一个小区里,我在南京读高中、读大学时,每到寒暑假就到上海外公家度假,时不时陪着母亲逛天山茶城,有一回,母亲的一句玩笑话给了我启发,她说,既然你就业找不到成就感,那不如去做你喜欢的茶行业,试一试,找找成就感,我当时就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似乎找到了人生方向。”常静如是说。
心动就行动。2006年常静大学毕业当年,便报名参加了在杭州的中国茶叶研究所举办的“茶艺师进修班”,学制三个月,她考出了中国茶叶行业最具权威的茶艺师资格证书。2008年,再入所进修评茶专业,获取评茶师资格证书。两年的勤奋学习和实践,常静从一个业界“小白”蜕变为“能手”。由此,正式踏入茶行业工作。
因“茶”喜结良缘
常静踏入茶行业,自然是从“卖茶”开始。但,常姑娘心“野”得很,她并不满足已获得的资格认可。她又先后参加了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研究所开展的高级评茶师、茶艺技师以及首届茶叶审评师资、第二届茶艺师资、茶艺裁判员、专业技能水平评价员、专业技能水平评价督查员等专业领域的深造学习。并进入专业细分的普洱茶品质评鉴研修、西湖龙井茶品质评鉴研修、广东乌龙茶品质评鉴研修,不断地在茶行业的熔炉里冶炼锻造。
2010年,常姑娘在参加中国茶叶研究所牵头开展的龙井村夏秋茶改良试制项目中,遇到了M先生。这位来自春城昆明参与过普洱茶国标制定的老师,和专营普洱茶的常姑娘一见如故。从志同道合转入情投意合,这一南一北的两个同道源于一个“茶”字,选择上海扎根创业。两年后,他们携手迈入婚姻殿堂。
因“茶”扎根天山
屈指算来,常姑娘扎根天山茶城15年了。谈及如何由“卖茶”转为“教茶”的变化。常静告诉记者,2017年首届评茶师师资培训班在杭州开班,来自全国茶行业技术和教育一线的41位资深人士再回炉深造。培训结业典礼上,茶研所领导对学员们提出了希望:“为提高茶行业整体专业技术水平,你们担负着薪火传承的使命,你们好比41颗‘种子’,分撒到全国各地,而后培育出更多的行业‘种子’,来壮大我们的行业!”
这“使命”二字搅得常静夜不能寐。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没料想丈夫极力支持。2018年,常静再度转换“赛道”,由“卖茶”转向“教茶”。为了全身心投入办职教,她不仅卸掉在企业的原有职务,还转让了个人的股份。
经过两年的教学试水,她自己的专业技能也随之不断提升。2020年12月,她代表上海参加了我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比赛当天,首次登上竞赛舞台的她,形象出众,气度不凡,一招一式准确娴熟,既优雅又沉稳。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评审感受到了上海茶艺的海派风情。最终,常静在茶艺(国赛精选)项目竞赛中摘得银牌,为上海市茶行业收获第一个“全国技术能手”的称号。
这一殊荣引起属地长宁区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常静让不产茶的长宁区成为业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与天山茶城这座商业地标有关联,更与常静的业界精英身份分不开。经过长宁区科委的批准,上海市长宁区茶叶学会成立,并由常静担任理事长一职。
她的上海静园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于2021年8月正式成立,现被评定为A级培训机构。其教学成果蔚为壮观,录其一二:截至2024年末,累计培养茶叶技能人才5000余人,其中培养一、二级技师400余人;学校承担国赛、市赛集训任务8次,培养的学员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奖选手28人次,包含全国技术能手6名,全国特等奖5名,全国金牌1名,为上海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参与起草上海市茶艺师、评茶师三级、四级、五级的培训指导手册,对规范上海市茶行业发展和茶叶职业技能培训起到关键作用。
常静在其“教茶”的职业生涯中,收获了国家一级评茶技师、一级茶艺技师、一级制茶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全项目高级考评员、督导员,茶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项目国家裁判等头衔。并获得“上海工匠”“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市技术能手”“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下转3版
(上接1版)
因“茶”担任党支部书记
常静是2009年加入党组织的。记者问她,你入党时正是自己创业起步阶段,还有政治上追求进步的心思?
“这我得感谢父亲,我政治上追求进步的愿望是受父亲的影响”常静答道。
当记者问到,担任支部书记势必占用自己主业时间,你就那么乐意接受这个意味着“奉献”的职务?
常静沉思片刻答道:“我犹豫过,街道社区党委领导找我谈话说,你是我们综合分析后认为的最佳人选,因为你是专业人士,这个支部服务对象全是茶城的商户,你开展工作,和服务对象有共同语言啊,这是组织对我的一份信任啊!”
2024年7月25日,中共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委员会下发批复至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同意成立天山茶市党支部。该支部现有党员6名,常静走马上任。截至记者发稿,满打满算,常静担任党支部书记还不满11个月。然而,这不满11个月的履职却是有模有样。
常静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熟悉情况”,她全覆盖走访400多家商户。据她介绍,原本她做职教培训,和经营商户并无过多交集。这一走访,而且是不止一次地全覆盖走访。常静一下子变成茶城的“红人”,商户们跟她热络起来了,唤她“静静书记”。
因为走访,让常静了解了她专业以外的经济形势。茶城里不仅有“茶二代”接班在卖茶,甚至还有“茶三代”,一个商铺关联着一户人家几代人的生存。新冠疫情以来,广大商户苦撑经营危局。但仍有撑不下去的商户,闭店回乡。走访中发现,由于近两年的经营不景气,商户对租金“一年一缴”的规定,感到压力很大。她将此情况及时反馈给街道分管领导,在她建议下,街道出面召集市场监督所、城运中心、行政执法中队等成员单位,召开“天山茶城治理委员会”例会。经过协商,业主方作出调整,改为“三个月缴纳一次”,让商户们松了一口气。
还有一个茶城底层商户反映强烈的垃圾清运影响经营环境的问题。由于干湿垃圾不是一个作业部门完成,而且来清运的时间正是上午9点茶城开市的时刻。车辆反复进出,湿垃圾散发气味,让底层商户伤脑筋。常静反馈给街道分管领导后,经过协调,市容部门改为每天上午8点以前完成清运。底层商户表示满意。
同样是走访中获悉的情况,今年新茶上市之前,有十多家商户向常静反映,资金调不过头寸,春茶采购有困难。常静闻之,连忙行动。她出面联系了农行、工行、厦门、光大和兴业五家商业银行,为茶城商户提供小额贷款。因为,天山茶城是市场监管部门连续多年评定的“诚信单位”,无需每家商户再做“信誉评审”。五家银行带来各自的小额贷款产品,让有需求的商户作比较选择。农行的信贷员做的最周到,直接为有需求的商户演示网上申贷的操作流程。
常静不仅能沉下身子去做群众工作,还会嫁接各种资源开展支部活动。自成立天山茶市党支部以来,她利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天山荟”的场地,利用和其他街区党支部的联建关系,开展了七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党建联建、茶科普讲座、学雷锋便民服务活动,收效甚好,扩大了茶城党支部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她倡导的“四时茶会”“节令茶会”走出茶城,走进社区、走进学校。她在兼顾为商户做科普推广中,强调了“严禁现场交易”的纪律,让公益不至于“变味”,这类茶会深受社区居民和邀请单位的好评,也得到参与科普活动商户的赞赏。
“新官上任三把火”。常静书记为商户排忧解难的三件事一下子树立起“公仆形象”。许多商户把常静视为“大能人”,孩子大学毕业怎么谋职?请常静帮助拿主意。有商户亲戚大学毕业尚未找到接收单位,党组织关系不知转到哪儿,也找上门求助。面对这些诉求,常静不仅不嫌麻烦,反而尽自己所知,帮着指点出主意。她的一句感慨让记者找到了这篇采访稿的题目:“被信任的感觉很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