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阿康
观众认识马丽最早是在2013年的春晚舞台,看她和搭档沈腾合作的小品《今天的幸福2》。后来“沈马组合”9次登上春晚小品舞台。从此,“喜剧女神”成了马丽的“标签”。随着“开心麻花”进军影视业,也时不时看到马丽出演的电影角色。如2015年的《夏洛特烦恼》中的夏洛妻马冬梅,2024年的《抓娃娃》中马成钢妻春兰。不仅保持“沈马组合”,而且都是喜剧电影。最近,看罢马丽领衔主演的《水饺皇后》,颠覆了笔者和观众的认知:马丽原本是一个能演正剧的全能演员。
《水饺皇后》中的女主人公臧健和有生活原型。马丽饰演的臧健和一出场,让观众为之感动,为了接近原型,马丽在这部影片中增肥了。演员为了塑造人物,不论减肥还是增肥,其实都是一件有损自身健康的残酷事,透出的精神是“戏比天大”。
表演艺术家周慕莲曾说过“表演艺术是分寸感的艺术”。多一分戏则过,少一分戏则弱。通篇观看马丽饰演的女主人公臧姑娘,可谓表演“分寸感”,拿捏精准,恰到好处。当臧姑娘母女三人风尘仆仆赶到罗湖口岸,与分别三年的丈夫会面。丈夫那种顾虑重重欲言又止的神色,让臧姑娘忐忑不安。当获悉丈夫另有家室的内情,人物的表情从克制、隐忍、委屈、抱怨、伤心,直至发泄,为了两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臧姑娘的发泄也是有节制的,让观众跟着人物憋屈。马丽的表演不仅有“分寸感”,更具有“层次感”,可入教科书。
为了不做妾室,为了那份尊严,臧姑娘留在了香港。开始了她的自强不息的谋生之路。刚开始,接到塑料花装配的手工活。因为,小女儿发高烧,到了交货时间她不能脱身,让大女儿蓓蓓背着一口袋塑料花去交货。结果,蓓蓓迷路迟迟未归,让臧姑娘急得火烧火燎。蓓蓓回到家里,气急的臧姑娘抬手打了蓓蓓。当蓓蓓委屈地说到“迷路了”,看着女儿身上的累累伤痕,马丽的一汪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噗噗地滚落下来,影院里的观众跟着抛洒一把心酸泪。
为了能在香港站稳脚跟,她一人干三样活,白天先去一户人家帮主人打胰岛素针,中间在饭店刷盘子,夜间去电车公司打扫车厢。臧姑娘在饭店后厨刷盘子时,被人撞到造成骨裂……还查出糖尿病,她被生活的艰辛逼到崩溃的边缘,挣扎着离开医院。回到出租屋,她爬上了屋顶露台,站在栏杆边打算纵身一跃,一了百了。是女儿稚嫩的歌声让她幡然猛醒,放弃了寻短见的念头。整个过程,马丽的表演没有一丝“痕迹”。
在湾仔码头摆水饺摊时,遇到了黑社会老大来收保护费那场戏。马丽的表演可谓酣畅淋漓。黑老大让喽啰们寻衅闹事,砸了她的摊位,被逼到墙角的臧姑娘哀怨的眼神突然迸发出复仇的火焰,抓起车上的一把菜刀,声嘶力竭地喊出:“你们再砸一下,老娘跟你们拼了!”
黑老大被臧姑娘的“不要命”震慑住了,让黑老大想到自己母亲年轻时,为保护孩子与人拼命的情景。情节出现了反转,黑老大掏钱买了20碗水饺给他的弟兄们品尝,还为其母寿诞之日预定500碗水饺。马丽在这一桥段的表演,从遭遇黑社会敲竹杠的懵懂不解,到赔笑脸示弱,再到惊恐无助,直至逼急了,孤注一掷玩命了。层层递进,丝丝入扣。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水饺皇后》问世之前,人们仅从新闻报道中认识了香港社会中,有一位发奋图强的创业成功人士臧健和。那是一种“平面”的认识,需要读者经过“脑补”后才能感知的人物形象。当电影中,马丽饰演的臧健和出现在观众面前后,臧健和的艺术形象变得更真实、更丰满、更伟大。这就是艺术的力量,马丽演活了臧健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