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街道建立大数据精准救助服务平台

持续二十年帮扶四代人

初见周老伯,平和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今年9月,在五角场街道的帮助下,周老伯21岁的孙子找到了一份稳定且具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听工作人员介绍,也是在这之后,周老伯的气色越来越好了。

十几年前,周老伯家中突遇变故,失去了收入来源,但此时,家中尚有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孙子,生活压力巨大。于是,周老伯主动来到街道寻求救助,街道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便根据当时的政策,为他们申请了相应的生活保障。

“过去,我们都是通过人力挨家挨户上门排摸困难群体,再将政策落到每个人身上。”五角场街道社区服务办的工作人员周玉娇介绍道,这样的工作方式耗时且滞后,政策落到个人存在一个时间差,加上各个科室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差,也很容易产生重复工作。

由于家庭情况特殊,时至今日,街道一直关注着周老伯一家的生活状况。期间,根据周老伯一家的情况变动与政策调整,街道工作人员先后帮助他们申请了城乡居民养老待遇和特困待遇。此外,在周老伯的母亲过世时,居委会帮忙打理了很多事情。

今年4月,杨浦区民政局在五角场街道开展试点,探索建立大数据精准救助服务平台。在数字化赋能下,街道打通多部门数据壁垒,精准锁定困难家庭,并精确找到他们的需求点,及时匹配到社会救助资源库。

正是通过大数据排摸,街道及时发现了周老伯的孙子有找工作的需求,便根据其孙子的实际工作能力,利用街道现有资源帮其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同时,通过大数据排摸,周老伯的妻子也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可以补贴家用。

据周玉娇介绍,现在很多政策都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更具针对性,大数据平台的加入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更及时、准确地发现救助者,减少“救助时差”,同时也能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让老百姓受益。

“这么多年来,我们在街道和居委会点点滴滴的帮助中感受到了温暖,生活在一步一步朝上走,现在家人的精神状态都挺好的。”周老伯认为,政策与服务都在不断完善,但人不能一味地索取,要靠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建立大数据精准救助服务平台是五角场街道在社会救助方面迈出的一大步,针对辖区内的困难群体,街道还将发挥社区救助顾问“绣娘”职能作用,打造“三张网一绣娘”综合助人新模式,形成“找—析—汇—帮”工作机制,将救助政策落到实处,形成陪伴式、长效式、全程式的救助帮扶体系,为杨浦面上推开精准救助工作提供“五角场方案”。(社区宣文办、服务办)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