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万花筒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

文 钱坤忠

上海有若干所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这些一个个忠于国家、无私无畏英雄闪亮的名字激励着青少年崇敬英雄、学习英雄,弘扬革命英雄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继承革命光荣传统,这些英雄成为他们心目中真正的偶像与榜样。

他们中有为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黄继光,如:1953年私立麦伦中学更名而成的上海市继光中学;有为纪念“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的英雄邱少云,如:1958年由私立华侨中学更名而成的上海市少云中学。此外,还有为纪念血战吴淞口的民族英雄陈化成的上海市化成中学;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靖宇中学;为纪念以解放战争时期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而命名的上海市存瑞中学;为纪念王孝和烈士而命名的上海市孝和中学;还有一所承载谢晋元将军英名的晋元中学,毛主席曾高度赞誉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精神。

烈士的丰碑长在,英雄永存,在血与火的交融中,他们的身躯愈发高大,英雄形象从未远去,英雄的精神永不过时。这些英雄,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一直活着。我有幸于1962年到1965年在“晋元中学”这所学校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高中三年学习时间,为考取北京的一所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晋元中学前身为华童公学。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英美传教士李提摩太、福开森、卜舫济在上海公共租界开始筹划,直到1904年正式开学,这是公共租界工部局在上海创办的第一所学校。首任校长为英国人李淇。当时校址在上海北火车站附近克能海路1号(现康乐路),1930年迁至赫司克而路63号(现中州路),1938年又迁至马白路25号(现新会路)。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纪念爱国将领谢晋元,被命名为“上海市立晋元中学”。1956年改名为“上海市陕北中学”,迁至东新路341号。1984年恢复“上海市晋元中学”,1999年更名为“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迁至新村路新校区,成为实验性、示范性的现代化寄宿制学校。晋元中学一贯以师资雄厚、教学严谨、质量居先称世。历史上胡适先生也在华童公学任过教,此外还有李怀霜、余槐青、郑逸梅等名人曾在校任教过。

一百二十年来培养了大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诸方面的杰出人才。其中有丁关根、张承宗、唐弢、邓散木、余秋雨、方纫秋以及五位共和国院士翁史烈、蒋锡夔、何友声、项海帆、韩大匡等,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晋元中学一百二十年来,一路风雨兼程,是一段继往开来的历史,是一首催人奋进的诗篇,是一幅震撼人心的画卷。一百二十年后的今天,母校的笑容比烟花和繁星还要璀璨,一百二十年来的奋斗,打造着教育品牌,母校的未来是一片云蒸霞蔚。我庆幸母校在我心中的完美,在母校的怀抱中永远引以为荣。虽然我毕业了五十九年,依然顾首回眸,在感情上我永远没有毕业。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