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当轨交20号线广泉路站房屋征收签约率定格在100%,交通路沿线的砖瓦间,既回响着190户居民与旧居的絮语,更奏响了城市更新的宏大乐章。这条贯穿中心城区北部的东西向交通大动脉,不仅将串联大宁、江湾五角场、森兰等城市节点,更在广泉路站写下温情注脚——190证房屋的征收历程,恰似一部用民生温度丈量发展速度的纪录片。
告别旧居,幸福启航
摊开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图,20号线如一条蓄势待发的银龙,贯穿城市北部。作为上海市“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一期东段及东延伸工程全长约21公里,途经静安的繁华商圈、虹口的历史街区、杨浦的科创园区,最终抵达浦东的发展热土。它串联起大宁国际商业广场的霓虹、江湾五角场副中心的智慧脉动、森兰片区的生态活力,14座车站中7座为换乘站,将织就更紧密的城市交通网络。建成后,预计可分流4号线北段30%的客流量,为城市北部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此次征收地块主要涉及交通路沿线部分区域,包括交通路3177号、3185号以及3193弄1-11号等。共涉及征收房193证,其中,居民区190产,非居住房屋3证,自住率约70%。
走进交通路3193弄,这个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公房小区,可以发现,斑驳的墙面、狭窄的楼道,记录着岁月的痕迹,也承载着居民们对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渴望。在铁路系统原员工、3193弄1号楼宋老伯的家里,宋老伯的妹妹正在为搬家做着最后的打包工作。看着住了20余年的房子,从原先物品放得满满当当到现在,一个个打包袋有条不紊地堆放在角落里,宋老伯不禁鼻子一酸,红了眼眶。
“大约是1997年,我搬到万里居住,一住就再也不愿意离开这里了。从健步如飞到扶杖而行,这方天地装着半生记忆。真的到了要离开的时候,内心真的有点不舍得。但一想到,我自己可以因为房屋征收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以后在小区里遛弯或者去街上逛逛也更加方便,大家也可以因为20号线广泉路站的建成,出行更加方便时,我当下就决定要签约了。”宋老伯说道。
4月19日,是广泉路站房屋征收项目签约的第一天,宋老伯便在其妹妹的陪伴下,早早地来到了广泉路站房屋征收项目基地完成了签约。而在此之前,他们早与同一个小区里的好朋友、好邻居商量好了新居的地址,并定下了同日签约的约定,“在万里是邻居,动迁之后我们也还是邻居”,宋老伯语气里透出的是对顺利签约的喜悦,眼里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与宋老伯一样选择产权调换的居民,对未来的新家充满期待。而选择货币置换的居民王先生(化名)则代表了另一部分居民的心声。“城市发展总要有人让一步,何况补偿政策很公平,我们当然支持。”居民王先生与爱人一起来到签约点,完成签约。王先生夫妇的选择,代表了另一种生活态度。他们看重的是货币安置的灵活性,是未来生活的更多可能性。他们计划用这笔补偿款,在万里板块置换一套更大的房子。王先生说:“城市在发展,我们也要跟着前进。虽然舍不得老房子,但想到未来生活能够更好,我们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党建引领,青春攻坚
从宋老伯的期盼到王先生的憧憬,190户居民的故事各不相同,但对告别旧居、拥抱安居新生活的向往却是一致的。这份沉甸甸的期盼,正是推动此次房屋征收项目攻坚克难、最终圆满成功的最大动力。自征收工作启动以来,万里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构建“党建+征收”模式,通过组织赋能、先锋攻坚、方法创新“三驱联动”,将“矛盾清单”转化为“共识答卷”。街道率先成立轨道交通20号线广泉路地块房屋征收项目临时党支部,搭建“街道党工委—居民区党总支—‘三驾马车’—党员先锋岗—群众志愿者”五级联动机制,30名党员骨干包干12个楼组,累计召开协调会48场,化解家庭矛盾32起。
为跑出征收“加速度”,万里街道坚持力量聚合、资源整合、服务融合,凝聚来自管理办、综合行政执法队、城运中心、香泉居民区等64名青年,组建了“万象更新”青年突击队。突击队分设摸排、攻坚、保障三组,创新“早七晚九”错峰工作法,建立“三色档案”精准锁定复杂户,推动信息“两清”到“全清”。
街道征收专班青年干部葛凌鹏是“万象更新”青年突击队的一员。90后的他没有做过群众工作,平日待人接物常带几分腼腆,然而在20号线征收工作中,他践行“三心法则”,即:用“真诚心”打破隔阂;以“专业心”答疑解惑;靠“创新心”拓展沟通渠道,在政策执行与群众需求间搭建起信任的桥梁,让征收工作既彰显推进力度,更饱含民生温度,其成长历程亦是新时代青年干部深耕基层群众工作的生动写照。
“从走进社区到走进居民家门,从政策解答到征收协议签订,把居民从服务对象变成自家人、好朋友,我参与到了征收工作的全过程。”葛凌鹏表示,青年突击队在党组织的引领下主动担当作为,以更高标准、更实的作风参与征收工作,街道第一时间将自己安排在了香泉居民区进行挂职锻炼,并依托万里街道“四大工程”干部赋能计划,系统学习了征收先进经验,自觉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群众工作实践,为推进征收工作注入了青春动能。此外,他还充分发挥年轻干部优势,利用小区微信群发布征收动态、实时沟通释疑,与社区年轻人打成了一片。
脚步丈量,“十心”联动
5月18日,当看到轨交20号线广泉路站房屋征收签约比率达到100%时,几位上了年纪的居民情不自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香泉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胡刚也动情地说:“看到这个数字百感交集。征收工作就是群众工作,我们得跟居民说得上话,才能了解居民的所需所盼。”回顾这一路走来,胡刚坦言,“难度不小”。城市更新、地铁建设、房屋征收关乎普陀发展,也牵涉居民切身利益。唯有走动在一线,倾听在一线,走进居民家,贴近居民心才能真正做实做好。
为更好地帮助居民选择最佳宜居方案,胡刚与征收事务所、街道征收专班、包保小组一同,用“铁脚板”丈量每一户居民,他们的足迹遍布徐汇、宝山、嘉定、虹口等区域,有效推动征收信息“两清”到社区信息“全清”。在香泉路居民区党总支的组织带领下,居民区党员骨干作为社区的“自家人”化身征收一线“排头兵”,组建“政策宣讲团”,形成“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楼”的辐射效应,以“熟悉面孔”传递“暖心政策”。
在此过程中,街道包保小组、征收工作专班临时党支部、征收事务所、全体社区工作者还在实践中,提炼出了“十心工作法”,通过初心党建引领、精心组织保障、融心排摸需求、耐心宣传引导、细心寻找机遇、联心化解矛盾、齐心重点攻坚、暖心优化服务、恒心推进落实、正心确保公平,以“纵向到底”贯通体系,助推“横向到边”治理效能,把居民当亲人,把居民的事当自家的事,耐心细心做通做好群众工作,尽最大努力赢得广大群众对房屋征收工作的支持。
从不理解到为街道“十心工作法”点赞,居民老张的转变是对所有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征收工作”的生动写照。“孩子到了入学年龄,需要独立的学习空间,按征收方案我们祖孙三代够不够换个大一些的电梯房?”老张为照顾孙子举家迁居上海后,家里目前的面积40平方(人均不到10平方)。既无法满足孩子成长所需的学习生活空间,也难解决老人对电梯房的迫切需求。在征收意愿排摸阶段,由于对政策细则理解不透彻、对后续实施存有疑虑,老张一度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
针对这一情况,街道党政办张勤聪在包保联系工作中主动作为,协同居委会和征收专班,充分利用前期摸排信息“全清”优势,通过持续上门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精准对接居民诉求,最终以货币安置方案为这个“蜗居”家庭解决了住房难题。正是这种深入一线、精细入微的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精神,最终打动了居民。
岁月见证,真诚为钥
“很高兴,真的是很高兴!”当看到轨交20号线广泉路站房屋征收签约比例达到100%,万里街道香泉路居民区退休“老”居委干部、老党员张洪妹激动地说道,“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有了成效,这也是所有居民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益。”
作为征收工作组志愿者的张洪妹,是一名有着多年群众工作经验的“老”居委干部,也是活跃在居民区的优秀志愿者。体会居民搬入新居的喜悦,感受他们故土难离的不舍,被信任的居民予以权利委托,受到少数不理解居民的冷漠对待……对于张洪妹来说都是常态。作为征收工作的全程“见证人”,张洪妹常说的一个词是“理解”:理解居民的诉求和情绪;让居民理解征收的意义和未来安排。前期工作中,张洪妹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深入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与诉求,收集被征收房屋资料和人员资料并进行“两清”核对,确保信息无误,以免影响居民权利实现。“征收工作中,居民家庭内部矛盾能有多‘复杂’?房主希望改善居住条件,子女更乐意手持现金冲抵未来风险;一户房子里有多个权利人,冲突激烈,相互僵持不肯签约……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张洪妹给出了自己的“方子”——要一步步攻坚,先深入了解情况,从情、理、法多个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张洪妹介绍说,“对于一些不合理、不切实际的诉求,我们会和征收事务所的同志一起拿文件、政策跟居民清楚沟通,对于僵持不下的难题,我们会做好协调工作,耐心请他们‘坐下来谈’。”由于许多房屋实际权利人的居住地址不在万里,工作组时不时要“短途出差”,自征收工作启动以来,张洪妹的足迹遍布多个区域,经常与户主一谈一上午,赶不上饭点、错过休息时间。
匠心筑梦,担当护航
历年征收工作中,也会出现一些家庭矛盾、利益纠纷。为让征收工作顺利开展,万里街道征收工作专班提供调解场所、选派专业力量,为有需求的居民架桥梁、搭平台,以法律结合人情,用专业知识以及人生智慧为居民做好调解,化解纠纷。在20号线广泉路站征收现场,有一位备受认可的“老法师”——来自上海市普陀第二房屋征收事务所的林志勇。他在征收领域已深耕近30年,凭借丰富的经验、专业的素养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始终在政策执行与群众利益之间精准寻找平衡点,有力推动着征收工作稳步向前。
作为此次征收工作的项目负责人,他习惯提前到现场巡查,记录居民反馈的新问题。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不仅有房屋测绘数据,还详细标注着每户家庭的特殊情况,这些信息都被他整理成台账,作为制定解决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林志勇创新采用“挂图作战”模式。在办公室的白板上,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标注每户进度,对难点户进行重点攻坚。他还建立了“每日一碰头”机制,组织团队分析当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面对征收工作中常见的矛盾纠纷,林志勇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对居民的质疑和误解,林志勇总是耐心解释。有位居民对评估结果存疑,他立即联系评估公司,带着工作人员再次上门复核,对照评估细则逐项说明。为了打消居民对安置房质量的顾虑,他主动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居民代表实地参观安置房小区,现场解答疑问。正是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让他赢得了居民的信任,许多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居民,最终都主动配合签约。居民纷纷感慨:“小林做事讲原则,更讲道理,我们服气。”
在林志勇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广泉路站征收签约率按期完成。但他没有丝毫松懈,又投入到后续的腾房验收工作中。“征收工作没有终点,只要居民有需求,我们就要及时响应。”林志勇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征收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也为轨交20号线的顺利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泉路站的晨光里,190户居民的离别故事已镌刻成城市发展的年轮。这里既有竹编椅与红砖墙的私语,也有轨交穿城的宏大叙事,但最动人的,始终是民生温度与发展速度的和鸣。未来,万里街道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重大办、区房管局的支持指导下,在西部集团、征收事务所、香泉路居民区的协同推进下,坚持党建引领,聚力写好征收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全力助推普陀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