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万花筒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退而不休 笔耕不辍

作者 浦锡根

1966年8月1日,我还是长征公社万里大队的一个青年农民,却一跃当上了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记者。在新闻工作的岗位上,我度过了38年记者生涯,直至2005年1月,我从解放日报退休,又回到了家乡——美丽的上海万里城。

人生进入夕阳时,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成为我的座右铭,激励我退而不休作贡献。新闻事业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我要为之奋斗终身。退休20年来,我退而不休,笔耕不辍,老有所学,老有所为,采写了50多篇文章,先后发表在《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支部生活》《上海老年报》《大江南北》《上海老干部工作》《档案春秋》《上海退休生活》等报刊杂志,热情宣传在改革开放奋进中的上海万里城,展现万里社区的新貌,记录万里人的宜居生活。

退休后不久,我得知一个消息,家乡有两位在西藏服役战士在部队入了党立了功。因为他们在西藏,所以我不可能实地采访。于是,我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顾疲劳,多次深入到有关居委、家庭,用心撰写了《热血男儿坚守生命禁区》一文,发表在2006年12月5日《文汇报》上,生动地反映了他们所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保卫边疆的爱国情怀,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此文当年被上海市征兵办公室评为二等奖。我还被评为2006年普陀区征兵工作先进个人。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我撰写的作品《家住万里城 永怀爱国情》,此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家乡万里地区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后所遭受的苦难等历史故事,及改革开放后万里城区的变迁,文章亲切动人,荣获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离退休干部征文活动优秀奖以及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辉煌七十年 筑梦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并收获了很高的评价。后来此文在多家报刊上刊登,万里街道还邀请我为万里社区党员干部作演讲。万里,从市郊村落变身为上海示范宜居城区,我见证了万里迁村建城的整个过程。家在变,城在变,人在变,但我对万里这片土地的热爱始终不变,我为生活在这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幸福。

2020年,为配合“四史”学习教育,我静下心来用了两个多月时间,精心撰写了《家乡万里迁村建城的巨变》一文,被2020年第8期《档案春秋》采用,文章长达4000多字。文章从道路交通、家庭生活、生态环境、社区建设变化四个方面向世人展现了万里社区在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辉煌成果,把美好的历史记录下来,留给后人。有幸的是,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此文。

为表彰先进,在2024年11月24日普陀区万里街道成立十周年主题党日活动的大会上,街道领导向我颁发“万里创美者”纪念奖牌,我还获得普陀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弹指一挥间,我入党已有58年了,至今我还珍藏着当年采访用过的解放日报记者证。

饮水思源,我所走过的路,取得的点滴成绩,都是党的恩情和教导。我从心底里热爱党、感恩党,是共产党培养了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如今的我,已八十有余,还在笔耕不辍,因为我深深地爱着我们的党,也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乡。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自觉写作是一种生活,是一种精神享受,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写下时代新篇章,以此来报答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