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街道积极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深耕笃行、开拓创新,探索高水平城市文明创建方法路径。近日,万里街道的《深耕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普陀区万里街道打造宜居安居“滨水活力带”》工作案例,获评上海市2024年度“文明城区 创建为民”实事工作优秀案例。
基本情况
万里街道是上海街道体制改革后首个从大镇析出的街道,街道的成立亦是普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万里街道坚持将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质的服务供给人民,以建成万里城滨水活力带诠释街道深耕“人民城市”,建设“人民社区”的生动实践,助力街道为全球可持续城市社区建设提供“上海样本”。
主要做法
听民意、解难题,打造汇聚群众智慧滨水活力带。万里城滨水活力带的建成是街道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自2021年起,项目历时三年精心建设,实现从规划蓝图到实景落地的品质跨越。
从意见征询规划设计、打通6处断点堵点到项目落地,街道在每个阶段邀请周边企业和居民参与。通过走访调研、座谈讨论、设置意见征集点等多种形式,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持续将企业、居民的“金点子”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和惠民发展的“金果子”。滨水步道遍植桃树的设计理念,就是充分吸纳居民集体商议的成果,有效将居民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赏花的美好愿景转化为生活场景。
办实事、连民心,打造符合群众期待的滨水活力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万里街道始终坚持聚焦群众需求,广泛邀请城市规划师等专家学者、社区治理骨干等“热心人”深入居民区、街区、企业园区,听取各方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优化,推动突破传统滨水步道的功能边界,推动实现4.5公里滨水空间的全线贯通,有效串联起经典阅读、灯光艺术展示、智慧健康监测等21项功能节点的宜游宜行宜赏的“生活绣带”。
架桥开门、优服务,打造群众满意的滨水活力带。为进一步不断缩短惠民利企的服务半径,拓展万里城滨水活力带辐射效益,街道落实边调研、边推进、边完善,推动在万里城滨水活力带上架起“连心桥”,大大缩短了河道两岸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快递外卖小哥往来商圈、楼宇、公共交通站点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通行距离,有效缓解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
在建设过程中,街道指导周边居委会联动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广泛征求意见,针对中环锦园小区居民想要打开边门、方便出行的意见建议,街道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响应,梳理推进症结,积极拿出对策,在万有引力“双业红”实训工作室的赋能支持下,成功打开“连心门”,畅通居民便捷出行的“最后100米”。
2024年,“万里滨水活力带”项目经过居民群众的投票,荣获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漫步绿道”赛道人民满意奖。
经验启示
万里街道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深化文明创建,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以“万里之行 始于足下”的奋斗姿态,不断擦亮开放门户枢纽、宜居品质标杆、活力比邻治理的万里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