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5版:策划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他们共同绘就“万里比邻”新图景

近日,在万里街道组织开展的“凝心铸魂争先锋 万里比邻绘新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主题党日活动上,来自不同领域的基层党组织书记聚焦多格合一、平安建设、城市更新、经济发展、物业治理等重点领域,分享了“六大治理”维度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验和思考。大家一起分享以党建为轴心,撬动社区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颐华一委党总支书记 姚锦梁:

党建引领构建社区停车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解决社区复杂难题的“金钥匙”。社区停车难是当前普遍存在的民生痛点,涉及资源、管理、协调等多方面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可以有效整合力量、协调各方、推动落实。

目前,颐和华城小区登记在册车辆已达2643辆,但社区停车位仅2100个左右,其中地下车库停车位775个,地面停车位1333个,停车缺口较大。存在管理机制缺位、规则模糊不清、利益协调困难、长效维护不足等问题。

颐和华城小区党总支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从政治引领形成共识、党建引领协商议事、志愿者队伍积极助力和居委吹哨部门报到等方面入手,全面取消原公共区域433个固定车位,完成829辆亲情车信息核对和完成所有机动车辆信息核对,并于7月开始实施租赁房屋和租赁商户一产证只能登记一辆机动车进小区的制度,把曾经的停车乱象转变为秩序井然、群众满意的有序停车新面貌,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富平综合网格临时党支部书记 尹天雨:

多格织网精治惠民

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越来越凸显,而“多格合一”则是将这一引领作用发挥到极致的重要举措。通过党建引领“多格合一”,有效助推了基层治理的提质增效,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一是实现了“管理平行线”到“治理协同网”的转变。在街道的实践中,通过建立“指挥部-双网格长—常务副网格长—条线下沉力量”的综合网格多级平台,并通过综合网格临时党支部具体统筹协调、凝聚力量,将城运、警务、综治、党建等多个网格进行有机整合,推进条条协同、条块联动和政社互动,形成1+1>2的治理合力。例如,在解决上海西站地铁出入口非机动车停放混乱这一问题上,通过“多格合一”形成“区级交管、社区管理、综合执法、多格力量、单车企业、社区志愿”等多方联动机制,多管齐下解决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

二是实现了“资源分散”到“系统集成”的转变。富平综合网格工作站充分利用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城运中心、综治中心、靠谱解纷中心等多中心在同一空间阵地的一体性,用好街区议事厅,同时把议事厅作为新兴领域党支部轮值站长的接待室,开展街事街议、街事街办、街事街治。用活市区街道各级、工青妇各条线资源,盘活街区场地、达人、商户等资源,把治理能人和各类资源聚集在阵地。

三是实现了“从追着问题跑”到“推着问题解”的转变。依托街道大循环、综合网格中循环、“三区”小循环、快反单元微循环的安全责任“四循环”机制,推进“两楼一平安”建设,发挥“一网统管”数据“跑腿”作用,提升治理效能。

中浩云综合网格街区党支部书记 陈浩:

服务新兴群体,凝聚奋进力量

作为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街区党支部肩负着夯实执政根基、服务凝聚群众的重任。中浩云街区业态多元,新经济组织、新就业群体、自由职业者集聚,传统组织覆盖模式面临挑战。中浩云综合网格街区党支部创新思路,通过“1+6+69”机制,实现新兴领域每月走访覆盖,全域发放联系卡,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嵌入”。

理论学习不能“关门自嗨”。街区党支部坚持“开门搞教育”,力求形式活、接地气、效果好。通过与街区党员谈心谈话,结合他们工作实际,在“午间一小时”开展三会一课;在阵地更新中广泛收集新就业群体意见;注重群众参与,邀请全国劳动模范、饿了么骑手张文强开展新领域群体主题党日活动。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是街区活力的重要来源。在阵地更新中,对接市民云引入驾驶员换证体检机,换证流程变得便捷高效;在园区通过设立临时停车点、提供小推车解决外卖骑手园区门难进;对接普陀区利群医院为受伤的众包骑手开辟绿色就医通道,联合街道总工会对其开展职工帮扶。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彰显。街区党支部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党员亮身份、作表率。交通路商铺流动党员孙明发积极到交暨居民区参与为民志愿服务,把学习转化为服务行动。他经常去顺丰快递站跟快递小哥们聊天了解需求,成为快递小哥口中的知心大哥。越来越多的党员亮身份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来。

街道商会党支部书记 翟杰:

“三会三式”搭起“连心桥”

作为亲历者、参与者、建设者,翟杰见证了万里社区打造“上海样本”,成为全球生态、活力、创新可持续社区;感受到属地万里从“宜居社区”向“宜业热土”的蜕变,更让翟杰和越来越多的商会企业家体会到万里的“招服一体化”,是用“三会三式”搭起的“连心桥”。

一是通过“地方商会”,串起乡缘情结纽带。翟杰籍贯江苏淮安,来自伟人周总理的家乡;也是上海市江苏商会、上海市江苏淮安商会发起人,担任执行会长。这两年,翟杰组织“苏商圈”“闽商圈”“淮商圈”互访,带他们参观真如副中心、万有引力新就业新业态党群服务中心、万里TOP街区、万里招商营商服务中心、社区图书馆和青少年活动空间等,感受“宜居宜业”的温度和良好环境。

二是通过“行业协会”,聚起产业势能。上海万杰环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是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也是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通过积极争取,该协会办公地迁入万里,把协会资源变成今后街道经济部门重要服务的“招商图景”,吸引带动一批更多的企业能够入驻。

三是通过“楼委会”,织密服务网络。在虎城楼宇党委的指导下,大家协同做好“大管家”服务:企业要装修,帮忙协调物业和专业单位;企业要招人,联合街道和人力企业做“楼宇招聘会”:企业要融资,牵线相关银行做“楼宇专属授信”。2024年楼委会企业总产税同比翻了一番,真正成了“税收楼”“活力楼”。

作为商会党支部书记,翟杰用三句话表达心声:“以会为媒”,把地方商会、行业协会、楼委会的“朋友圈”越扩越大,让更多企业“听见万里的声音”;“以服为桥”,把链式、资本、场景招商的“工具箱”越做越精,让企业“感受万里的温度”,“以党为魂”,把党员的责任扛得更牢,让党建和招商“同频共振”,为万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机关第三党支部书记 顾庆海:

打通平安建设“最后一米”

“楼组”虽小,却是承载居民生活的核心单元,更是筑牢社区平安基石的“神经末梢”。平安楼组建设,正是激活这“最小细胞”,以“小单元”撬动“大治理”,打通平安建设“最后一米”的关键抓手。

强基固本,织密组织“一张网”。机关第三党支部坚持将党组织建在楼组上,优先推选党员骨干担任楼组长、平安志愿者,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在楼组有效覆盖;注重发掘和培养热心公益、群众信任、能力突出的居民担任楼组长、信息员、调解员,赋予其“平安前哨”的定位与权限,让治理力量真正扎根楼栋;建立楼组定期议事制度、信息即时上报制度、楼组长培训激励机制等,确保楼组工作有章可循、常态长效,实现小事不出楼组、大事及时预警。

多元共治,拧紧平安“一股绳”。通过“楼组公约”大家议、公共事务大家管、安全隐患大家查、邻里守望大家行,唤醒居民“主人翁”意识;推动社区民警、网格员、物业公司、业委会等力量常态化下沉楼组;倡导楼组内开展“邻里互助角”、“楼组微心愿”认领、关爱独居老人等活动,让楼组真正成为守望相助、充满温度的“生活共同体”。

智慧赋能,下好防范“先手棋”。依托社区智慧平台,建立楼组微信群,畅通居民诉求表达、信息报送渠道;在条件成熟楼组推广智能门禁、烟感报警、高空抛物监控等安防设施,提升楼组“硬实力”;建立楼组信息与社区综治中心、警务室的快速响应联动机制,大幅提升问题解决效率和平安服务效能。

中环陆家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杨剑平:

党建引领“双业红”行动

物业基层党建是社区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探索党建引领物业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也是助推物业服务、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有力抓手。中环陆家嘴物业党支部以满足小区居民对生活的需求为出发点,将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紧密结合,通过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积极探索“物业+”模式,来推动物业质价双提升。

“党建+物业”模式助推党建促融合。支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共建为平台,推进红色物业建设,物业服务管理融入社区基层党建工作中,有效化解小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打造“红色美丽楼栋”,把居民楼栋作为深化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创新推行政策宣传在楼栋,环境整治在楼栋,暖心服务在楼栋。

“志愿+物业”模式助推服务有升级。突出公司公益性服务,沉入小区,持续开展慰问独居、孤寡老人活动,帮助检查家中水电、管道使用情况。通过支部党员下沉加快推进党建联络员服务体系,打造“红色物业”志愿服务。每月固定时间,由党建联络员到万里地区定点的医院开展代配药志愿服务;发挥管理处团队作用,每周不定期敲门或电话问候,关心老人的日常生活状况,以真诚的关怀让老人在岁月静好中感受到温暖。

“延伸+物业”模式助推创新显成效。在提供常规性公共服务的基础上,了解、分析、研究业户的不同需求,以服务业户为主要宗旨,向小区业主开展灵活多样、有针对性的物业管理延伸增值服务,让居民们在家门口能感受到生活便利性。

香泉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普陀区轨道交通20号线广泉路站地块房屋征收项目临时党支部副书记 胡刚:

攻坚克难促更新

城市更新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征收工作也是检验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试金石。随着最后一户居民搬离,上海市轨道交通20号线广泉路站房屋征收基地完成了搬迁交房率100%,项目实现了征询、签约、搬迁3个100%的工作目标。

面对征收任务重、时间紧、诉求多元的挑战,在街道党工委指导下,成立轨道交通20号线广泉路地块征收项目临时党支部,统筹协调街道职能科室、居民区党总支、小区“三驾马车”、党员先锋岗及群众志愿者力量,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通过每月召开支部扩大会议,及时传达政策要求,研究解决征收推进中的重点问题,确保工作方向不偏、节奏不乱。

临时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与街道包保小组、征收工作专班、征收事务所、社区工作者一起扎根社区,通过初心党建引领、融心排摸需求、联心化解矛盾等“十心工作法”,把居民的事当自家的事,耐心细心做通做好群众工作,尽最大努力赢得广大群众对征收工作的支持,以坚如铁的担当答好基层服务的“高分卷”。

自征收工作开展以来,街道构建“党建+征收”模式,通过组织赋能、先锋攻坚、方法创新“三驱联动”,将“矛盾清单”转化为“共识答卷”。搭建“街道党工委-居民区党委-三驾马车-党员先锋岗-群众志愿者五级联动机制,32名党员骨干包干10个楼组,建立“问题收集—分类处置—跟踪反馈”闭环机制,对居民诉求实行清单化管理,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时限,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整合“党建联盟”资源,与征收事务所、公证处、社区民警等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政策解答、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的工作闭环。

征收不是终点,而是美好生活的起点。香泉路居民区将在街道的坚强领导下,用心用情用力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让居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万里街道薪荟书记工作室带教书记 朱莉婷

愉景华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唐佳栋:

楼组焕新明礼睦邻

萌宠治理青年有为

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其核心密码深深植根于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强化政治引领,充分发挥居民区党组织核心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作为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楼组,如何激活居民自治活力?愉景华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唐佳栋在打造特色楼组时,敏锐地聚焦于“人”的力量。通过深入走访,发掘出一位深具潜力的法务专业人士。然而,面对楼道堆物顽疾与部分居民的质疑,“面子工程”的批评曾让工作陷入停滞。

在资深书记朱莉婷指导下,唐书记迅速调整策略,立即召开党员代表会议,让党的声音在楼组治理中“显身影”“发声音”;召集物业、业委会共商共议,合力清除堆物,畅通消防生命通道。经多次真诚沟通,那位法务达人欣然担任带头人,运用专业优势在楼内开展普法宣传,推动“人人成为楼栋责任人”。当楼组焕然一新,朱书记巧妙结合其法务特色与睦邻文化,为其命名“明礼楼”,寓意“知法明礼,邻里和睦”,一个由乱到治、由治到美的自治典范就此诞生。

面对日益突出的社区流浪猫管理矛盾,愉景华庭的创新之举令人眼前一亮:一支由社区年轻居民自发组成的“哈基米护卫队”应运而生。他们利用业余时间,科学观察、投喂和救助流浪猫,致力于在社区中寻求人与动物的和谐平衡。

在此过程中,党总支将矛盾公开化、透明化,邀请各方共同分析商议;群策群“解”难题,凝聚群众智慧,制定科学管理方案,如划定安全投喂区、推行TNR(捕捉-绝育-放归)等;激发创新活力,解放思想,支持像“哈基米护卫队”这样的青年创新力量,探索“邻聚力”工作法,构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区文化。

从“明礼楼”的自治新貌到“哈基米护卫队”的青春身影,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正焕发勃勃生机。

【荣誉榜单】

万里街道

“最美当家人”

◆夏爱萍

真华路295弄业主委员会主任

◆朱叶玲

真华路157弄业主委员会主任

◆姜仁达

香泉路85弄业主委员会主任

区级“新时代先锋堡垒”、区级“新时代好班长”

◆中共上海市普陀区万里街道香泉路居民区总支部委员会

◆中共上海市普陀区万里街道中浩云综合网格街区支部委员会

◆顾海峰

万里街道虎城商圈楼宇党委书记

◆刘蕾

万里街道中骏天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孙明艳

万里街道中环锦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