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万花筒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鲁迅故里行

作者 钱坤忠

绍兴,古称越州,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钟灵毓秀的历史名城。近日,我踏上了探访鲁迅故里的旅程,这不仅是一次对文学巨匠生活轨迹的追寻,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与文化的朝圣。

鲁迅故里包括鲁迅祖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这三大台门宅院建筑。鲁迅故居即周家新台门,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建筑共分三进,由台门斗、大厅、侧厢及杂屋等组成。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里。这里不仅是他曾生活过的地方,更是他笔下无数故事与情感的发源地,每一处都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推开漆黑的鲁迅故居竹丝大门,穿过一进又一进的院落,天井隐于翠竹之间,雨水将青石板冲刷得幽光发亮,虽经岁月打磨,依然平整。院子最后面是粉墙围绕的菜园叫“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土。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是众多文学爱好者心中的梦幻之地。百草园原为周家新台门族人所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园子不大,瓦砾成堆,杂草丛生,充满野趣。春天时光,走进园子,满眼绿植,郁都葱葱。角落立着高大的皂荚树,墙上依旧藤蔓缠绕,蔬菜绿叶在风中摇曳,石井栏依旧光滑。这片小小的园子,承载了鲁迅先生太多的回忆与梦想。

离开百草园,从新台门往东70米左右就是三味书屋,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三间平房,清代建筑。陈设质朴方正,书卷气息浓郁,是当时绍兴城内的一所私塾。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书屋中间摆着一张八仙桌,鲁迅的书桌位于书屋的东北角。为了不迟到,鲁迅在桌子上刻有一个小小的“早”字。

“三味”意在教育孩子们从经书、史书和诸子百家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智慧。鲁迅从12岁到17岁均在三味书屋求学,在这里接受了启蒙教育,也接受了系统的儒家经典教育,这里也是他文学梦开始的地方。

想着鲁迅,我们走进了颇具规模的绍兴鲁迅纪念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坐在藤椅上神情严肃的铸铜鲁迅塑像,凝视远方。馆内陈列着丰富的文物、图片和文献资料,也陈列着鲁迅的手稿和书信,系统地展示了鲁迅的生平事迹与文学成就。鲁迅的《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这些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人性的思考。他以笔为刀,剖析社会的沉疴,并向封建旧礼教、旧文化发起了猛烈的鞭挞,唤醒民众的灵魂,激励着无数人为正义和真理而进行斗争。

绍兴鲁迅故居作为一个文化地标,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参观,尤其一排排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尽管天空中下着淅淅沥沥的细雨,依然秩序井然,依次入内。我站在鲁迅故居门前,撑着雨伞,再次回望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老宅,心中充满了感概。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至今仍然照耀着我们的心灵。他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如今虽然时代已变迁,但鲁迅精神却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上。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