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东师范大学校园西南隅,有这样一座“尚义桥”……
该桥桥面为花岗石质,桥身为青石质,单孔拱桥,呈东西走向,跨樱桃河(今已断流)。桥面总长13.32米,中宽2.82米,拱径4.40米。两边桥面石阶各12级,桥心刻有云水纹图案,两侧额石均刻阳文楷书“尚義桥”桥名。
尚义桥是闵行区境现存年代最早、且有生动人文故事的古代小拱桥,极具历史代表性。2003年12月3日被公布为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
说起来,尚义桥还有许多个名字,诸如“环龙桥”“育婴桥”“蒋公桥”等,各有各的来头:一说樱桃河曲曲弯弯像条巨龙,半圆形的桥身架在河(龙身)上,故人们习惯称“环龙桥”;又说在桥东西两边都挖有坑,专为穷人家生了孩子无力抚养、写了生辰八字放在坑里避风挡雨,让过桥好心人抱走,所以又称其为“育婴桥”……但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得数“尚义桥”和“蒋公桥”,它们也都与此桥的建造者蒋性中息息相关。
吴泾,莺窦湖畔,自古男乐于耕,女勤于织,村舍连阡,炊烟错落,以俗厚民醇著称。人们围湖造田,到16世纪初湖面收缩成一条长约七公里的河道,即樱桃河。莺窦湖畔有个蒋家老宅闻名遐迩,其最初的主人便是蒋性中。
作为蜀汉丞相蒋琬之后,蒋氏家人辛勤垦荒,种粮致富。然而,明代初期朝廷猛力打压江南豪强富户,蒋家没能幸免。蒋性中的父亲蒋荣未满二十岁时,眼见父亲即将被流放到河南,只得代替其父去服役。他历尽艰辛,数度寒暑,终获赦免回家。对蒋性中来说,家境时兴时衰,父亲又多灾多难,所幸其自幼端正恭谨、十分奋发,在二十四岁那年考中了举人。怎奈好事多磨,父亲次年却因积劳成疾离世,母亲吴氏只得靠纺纱织布,支撑儿子继续读书应试。
明宣德二年(1427),蒋性中终于荣登进士榜。按照惯例,朝廷为了表彰他,要为他修宅邸、建牌坊。蒋性中却当即阻止,说了这么一句话:“莺窦湖水溢,民方病涉,与其荣我家,无宁以吾乡父老。”在蒋性中看来,与其利己,不如就此建一座桥,方便邻里通行。于是,乡人就用御赐蒋性中建坊的钱财,在莺窦湖上建造了一座石拱桥,跨度十丈,宽八尺许,取名“尚义桥”。“尚义”即为“崇尚帮助别人的美德”,当时世人为感怀蒋公高风亮节,也亲切地称这座桥为“蒋公桥”。
如今的吴泾,崇尚仁义礼智信蔚然成风,延伸出了一系列“尚义路”“尚义幼儿园”和许许多多的“尚义人”志愿者。令人不禁感叹:蒋公已逝,尚义犹存。
友情提醒:携带本人身份证件,刷证件进校,即可探访尚义桥。(吴泾镇文体中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