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5版:专题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非遗+美育+商旅

明式家具美学在吴泾掀起文化传承热潮

近日,一场“古器为师,明式家具里的美学零距离特展”在吴泾镇举行。上海工匠、“古旧木器修缮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袁金祥化身“金牌讲解员”,向市民普及明式家具生活美学。线上线下超2万人次共享这场文化盛宴,让吴泾镇成为热门打卡地。

此次活动是吴泾镇深度融入上海市“社会大美育计划”的重要成果。围绕区级非遗项目“古旧木器修缮技艺”,吴泾镇精心策划“明式潮兴 器随时代”2025年闵行区吴泾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以“古器展风华、榫卯传匠心、学术启新程”三大板块,构建起“政府主导、匠人传承、学术支撑、美育浸润”的非遗保护生态体系,为市民呈上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大餐,强力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

在“古器展风华”板块,青年匠人的创新实践令人眼前一亮。袁金祥职工创新工作室推行“老匠人领航、青年担纲”模式,复刻上海博物馆王世襄、陈梦家旧藏明式家具。年轻工匠徐荣现动态拆解“走马销”等构件,新生代工匠袁佳伟将现代审美元素融入传统技法,让复刻家具古韵与新意并存。市民王先生感慨:“在家门口就能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这样的文化传承太珍贵了!”

“榫卯为桥”非遗实践传习课堂在闵行区总工会支持下,创新打造“全龄段美育+沉浸式传承”模式。袁金祥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设计差异化课程:少儿用“榫卯积木”探索结构原理,高校学生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传统工艺现代转化,市民能参与古旧木器修缮体验。课堂“三代匠心对话”环节,让孩子们在拼接榫卯构件中,触摸文化根脉的温度。

“明式潮兴 器随时代”——明式家具美学品鉴和保护传承研讨会吸引160余位专家学者及爱好者参与。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强调,非遗系统性保护需构建政府、高校、匠人、社会“四位一体”生态。活动现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与袁金祥职工创新工作室签署校企合作协议,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还授予两所学校全区首批“非遗进校园传习基地”铜牌。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华东师范大学张晶教授梳理明式家具到海派家具的传承变革,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分析明式硬木家具物质文化史,江南大学朱方诚教授阐释榫卯结构与现代极简主义融合路径,袁金祥呼吁建立“修复匠人工作坊”。圆桌会议围绕“明式家具的当代保护与美学再生”展开多维对话,形成完整闭环,为传统工艺当代延续提供方法论。

此次活动通过青年匠作、全龄美育与政产学研协同,达成校企合作共识,发布《明式家具活态传承与修复保护倡议书》并建立修缮联盟。以“展览+体验+研讨”模式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达成意向销售合同总额200万元,激活区域消费新场景,形成“非遗+美育+商旅”的闵行吴泾传承示范样本,为传统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提供可复制路径。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