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黄浦区一住宅小区因居民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小东门微型消防站作为距离火灾现场最近的一支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到场后队员迅速使用干粉灭火器对准火源根部喷射成功控制火势。此次火灾因处置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减少了财产损失。
这个扎根在老百姓身边的“安全卫士”,是如何实现了“救早、灭小”的目标?一起看看这个藏匿在街巷里的“小身板”如何扛起“大责任”,成为街坊邻居最安心的“消防全能手”。
对标管理
社区里的“消防站”
小东门微型消防站坐落于黄浦区和顺街18号,该地区存有大量老旧小区,鉴于该区域内老城厢建筑的耐火等级较低和生命通道较窄的特点,微型消防站特别配备了10辆适合在狭窄巷道中快速移动的电动自行车,每辆车都装备了便携式破拆工具和灭火器。
这些电动自行车在拥挤的街道中灵活穿梭,微型消防站配备的10名队员实行全天候的战备执勤,队员在夜间实行2小时一班巡逻机制,电动自行车棚和楼道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区域,每个队员就是一个“前哨站”,及时发现、立即处置,接警大厅也与黄浦消防警情中心联动,共同守护一方平安。
虽然叫“微型”站,但队员们心里都知道在“火场不认‘微站’,只认真本事!”体能训练是他们每天雷打不动的“必修课”,不仅自己练得勤,时常还要上门“拜师学艺”,在消防站里炼就真本领。
快速出警
老百姓身边的“好邻居”
“像电动自行车这类火灾火势发展很快,如果不及时处置危害很大。通常情况下,我们接警后基本3分钟就可以到达现场,然后使用随身携带的装备快速把初起火灾扑灭并在现场监护等消防支队到场”,小东门微型消防站俞队长回忆起处置过的几起电动自行车火灾说道。
在老百姓眼里,这些穿制服的年轻人不仅是消防员,更是随叫随到的“好邻居”。老旧小区内老年人占比大,除了灭火他们时常接到各种求助,“小李啊,我家阳台的晾衣杆被风吹掉了,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实在够不着……”李奶奶一个电话,微型消防站队员立马带着工具上门了,他们配备了专业的挠钩和处置工具,大大增加了处置效率。
消防宣传
走街串巷的“安全大喇叭”
这群微型消防站队员除了“灭”也很注重“防”,他们是街坊邻里的“消防科普达人”。平时举个喇叭在社区转悠,教阿姨叔叔怎么检查燃气漏气、给小朋友上消防安全课,还会在广场摆摊演示灭火器用法,组织居民疏散演练。从广场到家庭,从孩子到老人,这些队员们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安全的种子播撒在每个角落。
2024年,小东门微型消防站共出动警情百余次,参与了42次火灾扑救任务。在这些紧急任务中,微型消防站协同消防支队成功扑灭了火灾,疏散居民超过100人并无人员伤亡情况。有效地保护了价值近百万元的财产,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微型消防站就像社区里的“安全便利店”,24小时守护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分布在街头巷尾的微型站点,虽然规模不大,却是城市消防安全网络的重要节点。微型消防站的存在大大缩短了初期火灾的处置时间,为专业消防队争取了宝贵时机。这种“小、快、灵”的消防模式,既延伸了消防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又织密了城市安全防护网,让消防安全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正如一位社区居民所说:“有了微型消防站,就像多了一个随叫随到的安全卫士,心里踏实多了。”(平安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