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近郊一块村宅错落的土地起步,变身为今天名企云集,备受瞩目的国际化商务区和现代化新社区。新虹街道成立十余年来,在服务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开发建设、服务进博会顺利举办、服务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方面走出了一条生态宜居、商居共融的发展路径。
面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十四五”,新虹街道立足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发展大局和闵行区“一南一北”战略支点,用使命感拥抱新发展机遇,用责任感回应群众殷切希望,实现良好开局:街道党工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建引领迈向新起点;体系、人和数字化平台实现多渠道链接,顺利保障第四届进博会召开;智慧养老、智慧企服、智慧水务等数字化场景正在开发升级中;城市治理效能进一步精细化;完成6000米环社区绿道建设,构建更加亲和便捷的绿化体系……
那么,随着“三个国际”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战略部署的先后落地,作为核心功能承载区,新虹街道将在新的机遇中发力。新虹街道党工委书记郁小明这样说。
统筹推进空间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
明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一周年,新虹街道也将迎来12岁的生日。区第七次党代会对新虹街道“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的定位,可以说是一个新的“高位起点”。
新虹将进一步嵌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功能定位、产业体系和空间布局,做好开放枢纽会客厅:交通网络便捷高效、环境生态绿色低碳、总部经济特色鲜明、多元文化包容友好,成为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第一站;融合发展试验田:加快推动以撤村撤队、空间整合、提质增效为核心的深度城市化进程,同时以党建为平台建设家园共同体,推动商务区与社区融汇一体、共生共长;社会治理样板间:通过“一网统管”进一步构建职责清晰、同网同责、互联互动、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虹桥服务品牌集:提升与商务区、区级部门和南虹桥公司的合作协同步伐,完成智能化和大数据的服务流程再造,做实楼宇管理和提升企业服务效能,打造一个与开放枢纽和全球城市相匹配的基层政府服务品牌。
国际化商务区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高楼鳞次栉比、寸土寸金;人们来去匆匆、惜时如金。在新虹却有另一个名字:“风景区中的商务区”。商务区被华翔、云麓等绿地与观机长廊这些“水上十景”河道环绕,很多商务楼附近,都有曲径通幽的“世外桃源”。
接下来,新虹将重点推进吴淞江生态间隔带新家弄段内生态修复,这也是虹桥商务区第一个海绵城市绿地景观,涉及面积31.84公顷,包含11.93公顷水域和19.91公顷防护绿地。根据规划,新家弄段生态空间规划将形成“一核、一轴、两片”的空间结构发展格局:依托蟠龙港形成规划区域内核心景观功能区,融合健康运动、休闲娱乐、生态防护等功能为一体;同时在规划范围内打造贯穿南北向的生态脉络主轴线;结合北翟支路北部滨水生态景观核心,承接虹桥主城片区生态骨架,发展林间慢行步道,展现“林+水”的城市森林风貌;在北翟支路以南,构建多层次、多种群的城市生态休闲区。
华翔、天麓等四大绿地有个整体设计提升的规划,计划引入棒垒球、皮划艇俱乐部等优质资源,承办或举办各级水上赛事,开办水上运动季,打造“林水结合、蓝绿共生”的文化品牌,丰富区域内企业白领和社区居民的文体生活。
尤其,目前几个重大交通项目都途经新虹:如机场联络线、沪苏湖铁路、嘉闵线的建设,以及申昆路上盖等配套项目,新虹目前正在全力配合保障项目的顺利建设。同时,还将在申昆路以西,天山西路以北地块落实嘉闵线的调度、运营、培训中心,在王更浪地块落实71路中运量的停保场规划。在内部交通方面,将进一步优化畅通内外交通节点布局,优化布局区域内交通信号和交通路线,运用信息化、智慧化的手段动态优化交通流量,着力解决内部交通拥堵问题,完善道路交通体系。深化“区区通”建设,着力推进天山西路、申长路、申昆路等联通道路建设。
还将在民生服务网的“温度”上下功夫,呼应群众向往的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要求。如北部的华美片区,新增一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已完成结构封顶。这座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95万平方米,采用绿色设计的理念,绿化游园、屋顶绿化、地面景观、沿河景观线,构建出一座“绿色城堡”和“空中花园”。建成后,将容纳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对外受理窗口、社区卫生分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睦邻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党员活动室、社区特色图书馆等区域,可一站式满足周边居民的各项活动需求,精准化填补北部空白。中心附近的华美广场,也将于明年开工,总用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拟打造成全龄活力的社区游园。
与此同时,聚焦城市微更新,试点航华公园门口和围墙改造,秉承“开放、通透、时尚”,让老公园焕发新活力。试点万科魅力街区和爱博四村小区街头绿地改造,活化利用家门口的“沉睡空间”,用小而美的更新营造“最后一百米”的幸福感。针对辖区养老、助残等公益性设施缺乏等问题,争取在已实施动迁的储备地块中落实相关规划。进一步优化南北片区土地利用布局,落实南北片区垃圾压缩站、公交站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融合智慧效能打造精细化城市管理样本
新虹创新了全区首家街道级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探索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的数字化治理新模式。为此,在推进各领域智慧赋能,创造人民城市数字化美好生活方面,新虹正在抓紧应用场景的开发。首先是加强基建;其次是加速应用。让海量数据“跑起来”和应用场景“转起来”,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
数据算法方面,聚焦事关人民群众和商务区企业切身利益的高频事项、关键事项进行预判预警,目前三大领域七项预警正在开发中。包括智慧养老领域:涉及社区养老设施布点、家庭养老健康监测等模块;智慧企服领域:涉及劳资纠纷预警、企业服务政策精准推送等模块;智慧水务领域:涉及下立交积水预警、水质监测预警等模块。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深化“红色物业”成功经验,利用大数据,推动和完善业委会人选“结构建议权、人选推荐权和资格审核权”在具体操作上的落地实施,解决业委会日常工作公开透明问题、完善物业服务直通车功能,聚焦小区停车难和维修难等问题。
其实,从2016年起,新虹就将市政、绿化、市容、环卫这四项养护管理工作进行整合,初步形成“多位一体”的综合养护管理模式,纳入了上海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改革试验点,几年实践证明,这套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后续将依托综合养护管理标准化项目相关成果,建立标准化培训平台,设计制作“负面清单”“可视化模型教学”“标准化操作手册”,关注城市管理的“细枝末节”、“微循环节点”等微观层面,使城市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操作更加清晰、严密和准确。
(下接4版)
(上接头版)
党建引领绘就发展“同心圆”
虹桥商务区有30个楼宇项目地块、378栋楼宇,4000家左右企业入驻,世界500强、总部型、产业型企业集聚,有着巨大的能量。怎样形成一个系统的生态圈,让大家都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是新虹工作重点。
新虹街道在实践中发现,党建能够突破行业、层级、事务的壁垒,围绕中心工作汇聚起资源力量。新虹加快推进行业党建+产业链深度融合,如深化长三角人工智能党建联盟平台建设,将长三角一体化节点城市相关党组织纳入,主动承接有影响力的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论坛、赛事和活动,助推优质项目落户闵行,推进更多应用场景进社区;联合CDP打造人事经理人沙龙,探索建立商务区人才党建联盟,助力“虹桥国际人才港”建设;探索党建为纽带的法律服务、法治研究和交流的综合性平台,推动“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建设。
同时,放大总部经济党建集聚效应。策划明年举办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区非公企业总部经济党建论坛,培育、选树总部经济党建典型企业,促进总部型央企、国企、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交流。探索推行商居融合社区红色合伙人计划,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商务区公益GDP”。
这些年来,新虹还一直很关注各类阵地建设,大体分为三类:一是“自持”的,如党建“欣虹空间”、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邻里中心、图书馆、社区学校等;二是“共建”的,多位于企业内部,如宇培、红星美凯龙、融创等,有展厅、活动室、图书室等;三是“开放”的,如公共和小区的绿地等。
这些现在已经扎根发芽了,接下来将发挥“虹立方”党群服务中心总部统筹引领作用,把欣虹V空间、新时代文明实践益空间、群团阵地、长租公寓党建阵地等纳入党群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提升“航新路600号”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和文明实践园能级,力争成为“理论教育大众化”和“学习强国”推广应用的地标性场所。通过邻里中心理事会、服务项目配送等制度,加强对二级阵地的管理渗透,形成邻里中心“一中心一特色”。计划建设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的聚合性商务平台,以此为原点,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辐射更多的公共服务空间。
以新虹社区发展基金会为例,成立几年来,一直得到商务区企业的关注、支持和参与。基金会最新的“社会急救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在三年里实现虹桥商务区300多栋楼宇AED设备全覆盖,组建一支不少于400人的“急救志愿服务队”,完成近1000人的持证急救员培训和3000人的急救知识普及。今年5月启动以来,已经安装了68台AED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新虹还形成了“虹桥服务品牌集”。通过企业服务,全方位展现核心区具有吸引力的特质,让旅者驻足、居者长留、业者生根。第一个动作是在已有5个楼宇工作站基础上,新增一个楼宇站,全力匹配“虹桥品汇”片区建设和发展,深化楼宇工作站“企业之家”的作用力,将服务的触角精准延伸到企业身边。
在回应企业运转、需求及投诉方面,做强“企业服务通”系统,贯通街道“一网统管”平台和政务微信,加强数据流通共享,做到企业情况、企业诉求、矛盾纠纷“三清”,让数据在第一时间“说话”,敏感精准地了解企业的急难愁盼,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实现对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楼宇地块的全覆盖服务。
同时,还将探索打造更便捷的数字社区经济模式。以虹桥商务区商圈为重点,建设示范型数字化商街商圈,聚焦精准营销、虚拟导购、AR互动、无感支付等方面,推广一批示范性应用场景,不断优化“虹桥商务区云枢纽平台”建设,汇集和整合商务区优质企业资源,将企业信息推送至社区居民,做好线上推广与线下活动相结合,拓展商务区品牌联盟。
家园畅谈
未来的新虹密织一幅幅“幸福美好生活”图景,实现居民推门就是美好生活的愿景,打造更宜居宜业的综合环境,成为具有较强发展活力和吸引力的上海市第一个低碳商务社区。
——全国最美家庭、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新虹街道爱博三村居民 叶冬兰
商务区内楼宇耸立,路旁的绿地清新别致,金黄的树叶婆娑飘落,阵阵芬芳迎面拂来,这就是闵行,这就是新虹发展的缩影。期待未来的新虹,空间宜人、生态高效,经济繁荣,更加耀眼。
——闵行工匠、上海其胜生物制剂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魏长征
我在四村的这些年,经历了美丽家园建设、五违四必整治、群租整治,小区环境与以前相比得到大幅提升。近几年我们一直在逐步探索红色物业下的社区治理,希望以党建引领汇聚力量,不断与时俱进,以数字化赋能社区治理,共同为我们的居民打造一个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
——爱博四村党支部书记 朱莉琼
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三年如一日地坚守,解决航华地区有一万多居民出行问题;从“无名”到“有名”,从普通道路升级为市政道路,“航云路”路名的发文,使街坊路有名字了,老百姓生活显然更加便利。今天的新虹无与伦比,希望未来的新虹无可限量。
——新虹人大代表 邵丽芳
过去5年,我目睹了虹桥商务区的开发和建设,亲历了新虹的成长和腾飞,随着虹桥商务区“一核”地位的明确,它承载了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桥梁作用。未来,围绕“十四五”规划,建设中央国际商务区,建立与大商务、大交通、大会展功能相匹配的服务格局,新虹人将继续发挥“新虹精神”,以群众满意为己任,进一步建设宜商宜居的美丽社区,让新虹人更美、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闵行区优秀共产党员、新虹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新虹社区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王伟芳
|